当前位置:
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和记娱乐博娱188下载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先声观察】聚焦“双减”⑧——落实“双减” 需标本兼治-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

2021-09-09 08:47:4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新学期,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头等大事是落实“双减”工作。自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双减”政策,人们怀着热切期盼的心理,希望政策能够切实落地,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真正解决“剧场效应” “超前教育”“抢跑文化”,真正让教育焦虑得到根本上缓解,构建起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这说明,“双减”政策击中的是社会的沉疴积弊,是老百姓的痛点。当然,人们在期盼的同时,也有疑虑和观望。为此,湖南教育新闻网编辑部推出聚焦“双减”大型系列观察,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策,解答人们有关疑问,助推“双减”落地。

聚焦“双减”系列观察之八

“双减”之策:需标本兼治

  湖南教育新闻网 记者 阳锡叶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出台一个多月来,舆论关注热度始终不减。这说明,“双减”政策击中的是社会的沉疴积弊,是老百姓的痛点。

  人们热切期待,“双减”政策能够真正落地,标本兼治,真正让教育回归本源,真正解决“剧场效应”,真正让教育焦虑得到根本上缓解。


wps图片-修改尺寸.jpg

  需要指出的是,“为学生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几乎伴随着新中国的教育史。1951 年周恩来总理就号召减轻课程负担,特别是要减轻物理、化学、数学的课程负担。1955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 《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出台,明确提出“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是几年来存在着的一个问题。1954年秋季以后,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学校,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 1966年,《教育部党组关于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健康问题的报告》出台;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出台;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出台……

  2010年以后,我国的学生减负工作进入了全方位综合治理的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指出:“减轻学生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当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近年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学生负担过重现象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止,有的地方甚至还相当严重,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严重障碍,也直接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形象。通知要求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小学生的过重负担减下来。同时,要遵照本《通知》精神,做好减轻中学生过重负担工作。2010 年 12 月 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再次提出为中小学生“减负”。2010 年 12 月 10 日,教育部公布一批试点地区,希望借试点以多种途径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指出:“要通过提高质量减负、通过优化课程减负、通过规范课外培训减负、通过科学评价减负、通过社会协同减负。”

  多年来,湖南教育行政部门为学生减负可谓不遗余力。2010年 12 月 21 日,湖南省教育厅颁发当时全国最严“禁补令”,明确从 2010 至 2011 学年寒假开始,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各个年级学生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是这次“禁补令”的主要着力点之一。

  2019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省妇女联合会九部门联合发布《湖南省中小学生减负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生减负专项行动。

  这项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开展“端正办学思想大讨论”、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典型经验、重点开展中小学违规办学整治、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强化家庭教育、扎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严格活动竞赛管理、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等10项任务,努力破除“抢跑文化”“超前教育”“剧场效应”等功利现象,统一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坚决破除应试教育倾向,在全省营造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可以说,不少措施走在了“双减”政策前列。


 wps图片-修改尺寸(2).jpg

  不过,尽管过去三令五申,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但没减下来,反倒呈现出越来越重之势。补课成风、作业超载、题海战术三大顽症愈演愈烈,“抢跑文化”“超前教育”盛行。具体表现在:一是补课风不断升级。家长开小灶逼着孩子恶补,少数学校和教师强迫学生滥补,培训机构以应试为导向乱补。二是在校时间和作业严重超载。学生早起上学披星戴月,中午苦短难以喘息,为完成作业深夜难眠。三是教辅泛滥,题海成苦海。家长盯着教辅买题,教师照着教辅讲题,学生对着教辅做题。

  学生负担过重,带来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学生不堪重负导致厌学、心理扭曲、体质下降甚至走上了不归路的事时有发生。百度搜索“学习压力大自杀”结果有惊人的21,200,000条。

  尽管悲剧一再发生,但似乎谁都不愿意或者不能让孩子停一停,歇一歇。有专家指出:“孩子变成了一个筐,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谁都在往里装东西,谁都不顾筐的承受力。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各种力量已经成为一种集体非理性。”实际上,人人都知道这样不对,但人人都越陷越深。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写在脸上更多的也只有两个字:无奈。“说实话,我也不想让孩子太累,但我们输不起”成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这种教育焦虑,成为了普遍的一种社会情绪,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还严重加剧群众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

  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裹挟社会情绪,不惜违背教育规律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分数”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培训,大肆宣传不正确的育人观,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严重损害了教育生态,让“减负”变得更为复杂艰难,造成“剧场效应”愈演愈烈,“教育内卷”程度越“卷”越深,教育焦虑愈来愈重。

  因此,稍有常识的人都不能不思考一点:高压下的教育,除了扼杀孩子的天性之外,除了毁掉孩子的创造力之外,它到底还有多少意义?更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无疑是直接扼杀了国家的未来。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层面来说,“双减”的意义都已经超出了“教育”本身。


wps图片-修改尺寸(3).jpg

  显然,“减负”已不只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合力来解决。因此,此次国家“双减”政策,不再是仅仅以教育系统为主体来推进,而是强调“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

  那么,“减负”怎么根治呢?需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应试教育”是直接原因。我国是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优质高等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方式,至今还没能找到另一种可以很好代替的方式。新高考改革之前,高考过于强调“应试能力”,升学以分数为唯一依据,导致应试压力层层传导,从高中传导至初中乃至小学、幼儿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一个疯狂的魔咒,让人们丝毫不敢怠慢,盲目攀比,“唯分数论”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诱因。

  校外培训机构违背初心,无序发展,资本化运作,以逐利为目的,让“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特别是部分教培机构肆意放大培训补习的作用,违背教育规律,散布错误观念,营造社会舆论,制造教育焦虑,“被绑架式”培训现象十分突出。

  社会的不正确的用人观和就业压力的前移,把压力挤向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把压力挤向学校,学校又只能把压力下压给教师,教师只能传导给学生,最后,孩子成了“压力链”上的最终牺牲品。

  但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观、质量观。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知识的掌握甚至仅仅是高分的追求,当作教育的全部任务。把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使得分数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

  因此,要改变目前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状,不少专家指出,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二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体制、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三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四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完善相关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五要转变社会用人观,破除“唯学历”“唯帽子”等不良现象,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事制度;六要转变全社会教育观念,家长、学校与社会配合,共同实施减负。

  此次“双减”政策,对人们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回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志勇认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双减”,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

热稿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