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和记娱乐博娱188下载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曹飞跃:教育,从“家国”出发-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

2019-03-11 15:17:39 来源:

 

    曹飞跃,现任耒阳市一中校长、党委书记。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劳动模范,中学地理特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评审专家,湖南省“芙蓉创新奖”评审专家,湖南省教科院兼职地理教研员,湖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湖南省中考试题评审专家,湖南省中考考试标准研制专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培训标准》审读专家,《湖南省中小学两型教育指导纲要》研制组主执笔,湖南省地方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主要编写人员。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8部,参与编写的初中教材《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在全省统一使用。

 

    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这不仅适用于教育对象,也同样适用于教育人自己。

  比如,在我接触的校长中,小学校长大都活泼亲切,常年与儿童相处,唯有一颗细腻温暖的心才能呵护柔软的童年;中学校长则大多沉稳朴实,以儒雅果敢的姿态牵引着孩子稳健地走向未来。

  很显然,眼前的曹飞跃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中学校长:话不多,却总是一语中的,言谈举止间透着一种“文化人”的自信与大气。

  “文化味”,是曹飞跃的气质,也是耒阳市一中的气质。

  这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它创办于1902年,前身是唐天佑四年(907年)创办的杜陵书院。坐落于校园深处的杜甫墓、杜工部祠、杜甫诗墙等省级保护文物的存在,都为这所美丽的校园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生命力。

  彼时,曹飞跃的办公室在杜工部祠后的“小红楼”,他时常望着办公楼外匆忙而过的学生和办公楼前静静矗立的杜甫塑像陷入沉思:我们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教育到底该给予学生哪些东西?学校到底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

  理念随实践而深入,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明晰。“教育是关于文化的事业,文化是教育褪去层层外衣包裹后露出的本质内核。只有抓住这一主线,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不会走上弯路。”曹飞跃的思路切中肯綮。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外界如何纷扰,曹飞跃始终在这所与杜甫息息相关的校园里,用“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理念传承着诗圣精神,用贴近文化的真诚态度和情怀,让教育变得大气,让生命学会担当。

  “教育,当从‘家国’出发。”曹飞跃笃定地说。

 

用一所学校,传承家国情怀之担当

  似乎每一所高中都会有一条长长的香樟大道,绿意流动,静谧优雅。学生喜欢漫步其间,老师亦然。2013年刚刚成为耒阳市一中校长的曹飞跃曾于很多个午后在校园中这条通往杜工部祠的香樟大道上散步,身边是来来往往、步履匆匆的学生。秋日温暖的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洒在路上,照在身上,那是他难得的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

  彼时的曹飞跃刚过不惑之年,初任校长,他面临的局面却不容乐观:校园建设欠下巨额债务、缺乏生源基地、高考质量下滑……一切问题都让他忧心不已。

  尽管此前已有11年副校长的经验,可曹飞跃坦言“内心仍有几分惶恐”。当然,于他而言,“惶恐”并非阻力,而是催促他不断破局的动力。

  很快,于每日漫步的思考中,他找到了诸多问题的突破口:面对债务,他多方联系和协调,绝不让债务影响校园正常运行;联合领导班子组建初中,培植一中自己的生源基地;为提高教学质量,他带头走进课堂,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20节……渐渐地,一个个缺陷被弥补,一个个问题被解决,曹飞跃形容自己在进行“微改革”,于细微之处润物无声地改变着。

  显然,一切都在慢慢好转。但,好像还缺少点什么。

  当曹飞跃对校长的行政事务驾轻就熟后,他开始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关于办学、关于教育更深层次的东西:发展至今,耒阳市一中已有5600余学生、416位教职员工,是全省人数最多的公办高中。面对如此校情,学校原有的办学理念已走入瓶颈。那么,新的发展方向该朝向哪里?

  于是,“不惑”之年的曹飞跃有了新的“困惑”。

  2015年冬,曹飞跃带着这个久久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未来教育家”的培训。期间,他抓住机会,把学校校情和自己的困惑告诉培训的教授,并趁机向其讨教破解之门。对方在短暂沉吟后,对他说:“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行政的统领只会带来表面的规整,真正能直入内心、扣人心扉、唤醒精神的是文化的力量。一所中学应该形成自己的文化精神内核,以文化引路,学校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这番话让曹飞跃豁然开朗。“如果一所学校的行政管理是‘身体’,那么文化引领就是‘灵魂’,只有‘身体’没有‘灵魂’的学校注定得不到长远发展。而这‘灵魂’一定是根植于学校实际、契合师生文化基因的理念。”

  于是,当曹飞跃开始把目光投向身边的校园,他惊喜地发现,学校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文脉所在——杜甫墓、杜工部祠以及之前积累下的关于诗圣精神的研究,不正是他在寻觅的文化内核吗?

  无巧不成书,当曹飞跃带着这个新思路回到学校时,贺继嶝老师正等在办公室要和他商讨一件“大事”。“校长,追根溯源,我们是深受杜甫文气庇佑的学校,有什么理由不去传承杜甫心忧天下、以诗歌观照现实的诗圣精神呢?所以,我申请在学校成立国文社,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杜甫精神……”

  至此,曾经的所有疑惑都已经明晰,曹飞跃觉得这仿佛是耒阳市一中与生俱来的“使命”:通过这所校园,让中华文化的文脉之气流淌出来,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传承下去。

  于是,“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办学理念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曹飞跃形容它为一种“命中注定”,其中蕴含着师生们根植于心的中华文化基因。而这,无疑也是理念在校园里的最佳推动力。

 

用一种文化,涵养儒雅优秀之品行

  地理,俗称“文科中的理科”,作为衡阳市地理学科带头人的曹飞跃早已在这一学科领域浸润多年,思维方式也不自觉地打上了这门学科的烙印,师生形容他为“既有文科的浪漫,又有理科的严谨”。所以,当他带着这种“既浪漫又严谨”的思维去思考教育时,教育在他的眼里就成了“理性设计和感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理性设计即为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教育关乎学生、家庭、社会之未来,教育者当细细斟酌,更应当有着眼于未来的长远设计。因此,曹飞跃没有把教育局限在校园和师生,而是把自己的视野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不断地思考:家国情怀和育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在一次次探寻中,他逐渐明确了方向——

  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深埋于心的文化之根,是中国人灵魂的起点与归宿。当这种发自肺腑的情感置身于一所中学校园时,它必将通过以课程为主的载体闯入孩子们的心里,轻轻地唤醒他们对亲人、对民族的深厚情感。

  理性设计是对理念和方向的思考,感性实践则是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理念落地、生根。

  曹飞跃所说的感性实践,更多的是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展开的,即育人目标。回到生活在耒阳一中的“人”,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该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精神诉求呢?

  “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理念刚刚提出时,很多家长不理解,甚至觉得学校“不务正业”:高中的孩子,把学习成绩搞好才是第一要义,谈家国情怀和儒雅精神有何意义?

  但曹飞跃从未动摇。在他眼里,这些高中的孩子在作为“高考生”的身份之前,更是一群思想意识、人格素养尚处在形成时期的青少年,优秀品行的塑造和培育才是重中之重。

  “家国情怀是中国读书人的千年传统。中华文化对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评价标准,就是这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因此,曹飞跃在家长会上一遍遍地对家长诉说:中学生正是对未来充满期盼、拥有美好梦想的年纪,他们的思维怎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学校以“家国情怀”涵养学生品行,首先便是要唤醒他们对自己的小家、学校、家乡、国家的幸福感,让他们树立起高远理想和勇于担当的意识,而这,就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着眼于未来的教育。

  家长的认同是理念付诸实践的第一步,曹飞跃深知,更重要的落脚点还在学校5600多名孩子的身上——应该怎样让他们亲近并认同家国情怀,从而向着更儒雅优秀的品行前进呢?

  彼时,正值学校“杜甫诗社”举办第六届诗歌写作大赛,曹飞跃翻阅着大赛中孩子们创作的诗歌,惊喜不已。那些关于母爱、梦想、青春、友谊的故事,都被孩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语言虽稚嫩,感情却真挚。

  523份诗歌作品看完,他恍然大悟,那些以诗歌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内容,既是孕育和承载家国情怀的母体,也是深藏在孩子灵魂深处割舍不断的文化基因。

  换言之,用诗性润养孩子的家国情怀,用情怀涵养孩子的优秀品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孩子的儒雅气质,这便是真正贴近孩子的教育方式。

  于是,很快地,在耒阳一中,关于杜甫及诗歌的深度学习就不再是“杜甫诗社”中数十个孩子的“专属福利”,它成为校本课程,走向了学校的每一个孩子:《诗歌创作》《杜甫文化研究》《诗圣讲坛》……它们以杜甫的诗歌为载体,通过挖掘诗歌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穿越时空和先贤对话,探究诗歌的意蕴、文化的演变,学习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从而延伸出无限的诗意与文化。

  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也开始出现在每一门学科的课堂上:地理课,曹飞跃结合史料与杜甫诗歌,和孩子们一起“重走”杜甫晚年在湖南的足迹,深切感受诗圣“穷年忧黎元”的仁爱之心;音乐课,濒临失传的耒阳民歌在少年人清脆悦耳的嗓音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社团课,耒阳地方戏曲、农耕礼仪的学习,让孩子在乡土文化的滋养中,变得自尊和自信。更有以“百家讲坛”主讲人康震为代表的一批名家来到了学校国学社的教室里,带领孩子重读《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回到中华文化的原点认知何谓“家国情怀”。

  润物无声,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着,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民族自豪……全都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中发芽、生长着,生命也因这些情感的存在变得舒展灵动。

 

用一份情怀,传递修己安人之幸福

  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再到校长,一路走来曹飞跃花了22年。这22年在教学领域的深耕,足以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是一所好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授与得,而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当学生在诗意和家国情怀的润养中逐渐成长为儒雅的少年人时,曹飞跃开始思考的是:教师该用一种什么样的风貌牵引孩子呢?

  他回想起自己刚担任校长的那一年——

  2013年,学校陷入新的困境:教学成绩不佳,人心涣散,一大批优秀教师因此“出走他校”,另谋出路,教师队伍士气低落。

  如何破局成为摆在曹飞跃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像我们陷入黑夜是因为处在太阳照不到的那一面,教师士气的低落也是因为看不到光亮。”曹飞跃的思路层层深入,“而教师心中的光只会来源于学校,当务之急是要让教师放下担忧,相信学校。”

  因此,当他为了学校债务焦头烂额时,教师的待遇却丝毫未受影响;当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他几乎所有时间,酷爱羽毛球的他仍挤出时间,组建起了一支教职工羽毛球队,带动老师们的运动热情;当教师的科研陷入低谷时,特级教师出身的他主动联系老师,申报课题,以科研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没有人知道那几年曹飞跃究竟是如何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为教师做了这些事情,但肉眼可见的是,老师们脸上的笑容变多了,留在学校的时间变长了,精气神也变得不一样了!

  “这就是理解的力量。放置如今,同样适用。家国情怀所提倡的对国家、民族的大爱,落实于学校的管理,应该以一种人性化的姿态转化为校长与老师之间相互的理解和认同。”曹飞跃说。

  从一位普通地理老师到一所百年名校的校长,曹飞跃深知专业是教师的灵魂。于是,他把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看得极重:分学科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做书香型、学者型人才;他一有时间就走进教室听课、写教学反思,提醒教师学习与反思是进步的阶梯;搭建“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平台,让老师们的视野与学科前沿接轨。“修己以安人”,教师静下心来沉淀专业才能惠及更多的孩子。这是校长与老师的专业认同。

  长期繁忙的行政工作,使曹飞跃与家人相伴的时间变得很少,他经常为此感到内疚,可家人的理解却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慰藉。所以,每到行政会的最后,曹飞跃总会提醒老师们“多陪陪家人,多关爱家人”,同时他也一直把老师们的生活顾虑放在心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教师子女的入学问题、家属的工作问题。因为他知道也切身感受过,幸福是可以传递的,只有身处在幸福家庭的教师,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孩子。这是校长与老师的情感认同。

  ……

  四年不长,但改变却深远。

  蒋仁忠是衡阳市物理学科带头人,杰出的教学能力让他收到过多个学校抛出的“橄榄枝”,可他一直不为所动。“我在一中成长成才,这里就是我割舍不掉的第二个家。我又怎会离开我的家呢?”

  张鹏程,毕业于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55岁的他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他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一中给了我一切,我也要把我的一切留给一中。”

  如此,从纷纷“离家出走”到自愿常驻“家中”,这份由家国情怀引申出的理解与认同,把老师们的心真正地留在了校园里;而老师的内心安稳了,教育才会变得沉静厚重。

  教育传递文化,文化孕育情怀。当家国情怀携带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融入耒阳市一中的校园,根植于这片充盈着诗圣灵气的教育厚土,生活在校园中的人渐渐被文化打磨出了一种令人心动的光,变得智慧、真诚、大气、自信。

  教育,从“家国”出发,便是从育人出发。

相关推荐

热稿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