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和记娱乐博娱188下载 > 要闻 > 《湖南教育》 > 详情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

2022-09-22 17:03:09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益阳,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家乡。60多年前,周立波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写下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这部洋洋44万字的小说里,周立波描绘理想家乡的未来:“这里是机器站,这里是水电站,这里呢,是用电气挤奶的牛奶站,这里是有电灯电话、一套肃齐(益阳土话,整齐)的住宅区……”

60多年过去,周立波的家乡“巨变”成什么模样了?

“洞庭湖水暖,农人忙莳田”,记者在益阳市赫山区采访的几天里,映入眼帘的,是满目青翠的山野农舍,是平坦宽阔的柏油村道,是美丽壮观的现代化学校,是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开心上学的景象……周立波笔下曾经描绘过的山乡未来美好图景,正鲜活地呈现于这片大地。

重教,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60多年前,周立波笔下的《山乡巨变》几乎没有涉及教育,唯一提到的是“亭面胡”的儿子盛学文,那个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却已是村里读书最多的少年;主人公邓秀梅,团县委副书记,都“只读得一年老书(私塾)”。

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读书要“住学”;村里更没有幼儿园,以致开会时妇女主任“把带来的吃奶的孩子放在桌子上,由他满桌爬”;春耕时劳力紧缺,村里只好请面胡婆婆子,临时开办家庭托儿所。

60多年过去,周立波的故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周立波笔下一张白纸的家乡教育,更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换了人间”。

“全省普及初等教育第一县”、全市第一个“两基”验收合格区县,率先被认定为全省“教育强区”,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入选全国96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之一,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被确定为全市唯一的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周立波的父老乡亲们,以一次又一次的国家和省、市级荣誉,回报周立波的殷殷期盼。

“仅仅这两年的变化,就了不得。”采访的日子里,记者接触到的许多师生和教育管理者都这么说。

2020年4月3日,从赫山区工信局局长任上被宣布为区教育局局长时,任长青没半点思想准备,对教育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只知道赫山教育曾经辉煌过,只知道现在老百姓意见不少”。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怎么样才能做到?上任伊始,任长青没有按常规开大会“官宣”亮相,也没有谋划“三把火”盛装出场,而是先“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教育的讲话全部打印并装订成册,“认真学习,反复领会;谋求对策,寻找出路”。第二步是召开局机关股室、二级机构负责人座谈会,要求各股室及二级机构汇报其工作职责和上半年工作情况。第三步是分片区调研座谈,“要讲真实的问题和现状”。“本来只要求讲10分钟的,我一个人就讲了30多分钟。”箴言龙光桥学校党总支书记邓益清是个老教育人,他直言不讳地谈了许多问题——教育的顶层设计、人事调配等,特别是对自己所在学校教育质量的担忧,“不少人为我捏把汗”。没想到这反倒引起了任长青的关注,之后局里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放在了龙光桥。

这样的调研座谈“车了个圈”(方言,意为转完一轮)下来,任长青心里有底了。

“首先抓观念的改变。”任长青说,办教育,一定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抓教育。“咱教育系统的员工,学历高、素质优,个个都很出色,但如果观念理念有偏差,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展是会大受影响的。”任长青说,“城区永远是学位不够用,乡镇总是师资不够强。教育的问题,不能自己独自闷头找办法,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任长青说,他在工信局工作时,就搞了企业的对口帮扶,效果不错。教育,能否也这样?

2020年6月19日,赫山区召开区委议教工作会议。会上有个特别环节——观看微视频。“全是教育存在的问题”“全是看不到也最不能看的地方”,与会者大受震撼。会议决定,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建立教育帮扶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决定举全区之力办教育,区委书记任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

2020年9月4日,赫山区出台《赫山区教育精准帮扶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区委办和区政府办的名义下发。文件中附有“任务分解表”,被帮扶对象、帮扶责任单位和个人、帮扶内容、完成时间等,列得清清楚楚。“32个大项目,80多个小项目,责任到人。”分管此项工作的区教育局副局长雷朝晖介绍道。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帮扶任务,既实事求是又不乏温情——帮扶者可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选择平时联点的乡镇、干部的母校等,“带着感情工作,效果更好”。

确实。

泥江口镇位于赫山区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山区乡镇,全镇共有学生2000余名。这里曾出现过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受灾严重,学校礼堂屋顶也被掀掉,亟待整修。第一批精准帮扶,该镇共有新建运动场、学生浴室、维修改造教师住宿楼等五大任务,责任单位是区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住建局、教育局、城投公司和农机事务中心。2020年10月13日,帮扶任务确定后才一个月,副区长谭正祥就领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学校现场办公。同年11月12日,区住建局局长姚四清、区城投公司董事长黄召龙又领着相关人员到樊家庙村、太阳庵村等地实地踏勘,并主持召开村校协商会。几个月后,五大任务全部完成,累计投入500万元。“今年计划要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公办园,已征地37亩。”泥江口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陈跃华说,其中征拆了十几户民房,如果没有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帮扶,“不可想象”。

“两年下来,帮扶资金不下300万元。”衡龙桥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杨学东接受采访时掰着手指头算起了账,两年里衡龙桥镇的精准帮扶项目共计9个,这还不包括全区所有学校的旱厕改造、文体设施完善等,“第一年就筹集资金1929万元,对全区63所农村公办中小学完成旱厕改造、校舍维修、道路提质。”

“第二年继续。”任长青和同事们继续奔走、汇报,区委、区政府也大力支持。2021年12月1日,区委书记周卫星召开区委议教工作会,区领导及12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教育局组织拍摄的记录视频让与会者眼前一亮。粉刷一新的教学大楼、宽敞洁净的文化长廊、崭新标准的塑胶跑道……仅仅是63所农村公办中小学旱厕改造为水厕的“厕所革命”,就让大家兴奋不已,“农村孩子们终于能用上干净厕所了。”大家感慨。“肯定要继续支持了。”看到“旧貌换新颜”的改变,大家抢着表态。第二批教育精准帮扶33个项目一次性敲定。“年底一算,总计又筹集了2089万元。”任长青高兴地说。记者采访时,第三批帮扶项目和单位,正在对接之中。

赫山区经济近年发展较快,在益阳8个区县中排名第一。gdp较快增长给教育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城区学位不够。“总是在建新校,却总是不够用。”区教育局副局长贺永宏说,在建校这个问题上,赫山区也是群策群力,动员各方力量。

采访时,记者发现,仅城区,至少就有5所新校正在建设之中。箴言龙光桥学校计划投入1.4亿元扩建新校区,将容纳学生3600人;世通学校是由开发商配套建设的,预计投入1.5亿元;还有凤山小学、立波学校等。

如此大手笔,没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不可想象。据统计,仅2021年,区级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教育工作、现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就有14次;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或其他专题会议研究教育工作,共16次。

图片

资源,扩规模强师资

教育领域,群众最关注的,莫过于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硬件设施主要在学校建设,软件则重在教师队伍建设。

前面也提到,记者采访时,看到全区有5所学校同时开建,若是加上正在改建扩建的,总投入近6亿元。

这么大一笔钱,怎么来的?多渠道?这些渠道又是怎么打通的?记者非常好奇。

“其实都有政策,关键是如何用好用足。”任长青说。

图片

比如世通学校。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大型央企——中交一公局集团水利工程有限公司要在益阳开发建设大型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35万多平方米的中交世通新城。以往,类似这样的项目,开发商为省事,大多只缴纳教育费附加,照这个标准只需缴纳3100万元。“想为益阳人民办点实事,当然也是为了房子好卖点。”这家著名的央企准备同时建设配套学校,“最初是想建一所小学,规划18个班,投入4000万元。”项目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宏拿出图纸介绍说。

任长青和同事们一次次对接沟通,又尽可能地帮着解决征地、拆迁、免税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被感动了,2021年终于签订协议。”陈建宏说,公司决定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也扩大到了60个班,建设资金预计为1.5亿元。

从3100万元到1.5亿元,投入增加了4倍多,开发商愿意?“最初确实没有想到,但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部门也是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陈建宏说。作为益阳市第一所由开发商配套建设的学校,区委、区政府多次现场办公、协调。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区委书记周卫星等人还到了工地现场办公。

采访时记者看到,每一所新建学校,房子还在建,校长却早已到位。

“以前都是学校建成后再派校长,这既耽搁了学校班子组建,也常因为施工时未考虑到实际办学需求,新学校建好没几年就得改造,费时又费力。”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余文飞解释。为此,赫山区在学校还在筹划时就同步选派校长,有的还同时选配副校长,他们全程参与学校建设。“围绕学校定位、办学需求、办学特色来加强基础建设,能更好地贯彻其办学理念。”余文飞说。

“当然我们也希望校长提前到位。”陈建宏告诉记者,签协议时他们唯一的要求是选配优秀的校长。益阳师范附属小学是赫山城区最好的学校之一,区教育局将这个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晟珉派来,名校长坐镇,不仅有助于学校班子组建,对开发商的房产销售也是利好,“双赢”。

学校到底怎么建?“不是开发商一家说了算,而是与教育部门一起商量着来。”王晟珉说,他到任后调研了整整两周,从专业角度提出十几条修改意见,之后教育局又组织多位有学校建设经验的校长和业务股室负责人,反复讨论、调整规划,最后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但实现这个“理想”,开发商至少要增加建设资金3000万元。“为教育,舍得。”开发商的回答,足以说明赫山教育的发展氛围。目前,世通学校已正式开学。

与箴言中学一墙之隔的箴言龙光桥学校,是记者在赫山看到的又一个学校建设大手笔:投资1.4个亿、占地80多亩、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来之不易啊”,校长何义说。先不说投入,仅仅是征地,就克服了重重困难。“都想象不到政府部门做了多少工作。”何义是80后,正高级职称,先后在民办学校当了15年副校长、校长,因“被感动了”,放弃了50万的年薪来这所学校任校长。这也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全面投入使用。

“新校建好后,一个娭毑硬要将孙伢子送过来,说在这样好的环境里,就是不读书,也长了见识。”我们惊讶于紫竹学校的大气威武,惊讶于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此,校长张洁潭很是自豪,他说,这所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学校建成于2018年,总投入1.6亿元中,企业捐赠了3000万元。

“几乎都是这几年建的新校。”区教育局基教股股长徐秋平领着记者看了十几所学校,箴言中学、海棠学校、龙洲小学、迎宾小学、紫竹学校、沧水铺镇花亭子学校、沧水铺镇芙蓉学校……他说,仅2016年启动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来,全区就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新提供学位17795个,共投入建设资金11.68亿元,“益阳大道以南的学校,几乎全部是新建的。”

大批量新建学校,变的只是硬件,教育要发展提质,关键还要靠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师德建设,另一方面是专业成长。

赫山历来崇文重教,先有宋代黄照父子“一门七进士”,后有清朝同治年间“一榜三进士”。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有了争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也因此,教育内卷愈演愈烈。为比拼升学率,家教家养现象一度较为严重,一些学校在招生入学、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也存在问题。为此,2020年,区教育局出台《赫山区中小学校违规办学行为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违规补课、违规收费、违规招生、不当使用通信群、违规征订教辅材料、违规课后服务、收受红包礼金、侵害学生身心健康、违规经营学生食堂九种不规范办学行为列入整治重点,违规者将受到通报批评、降薪撤职等处分。同年12月14日,赫山区中小学校违规办学行为整治工作动员会召开,全区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等400多人参加。会上通报了全区2020年度办学行为方面投诉举报情况,对在例行检查、暗访中查出的收费退费、招生行为、假期补课等一系列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值得一提的是,赫山还创造性地实施“包保责任制”,也就是说,如某教职工违规,其所在年级组、教研室,分管副校长、校长,都得追责;还建立了网上举报平台,“刀刃向内”。“我们还和公安联手。”区教育局纪检监察室主任陈学海介绍,他们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寒暑假期间乱办班、乱补课、违规招生、中小学食堂管理等几大专项整治,还进行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及“双减”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他们经常不定期到学校、小区明察暗访,累计调查处理违规补课问题线索60余起。2021年以来,全区已查处师德违规案件18起,其中降低岗位等级4人、记过5人、警告9人。

“整治家教家养,规范课外培训,是‘双减’所需。”贺永宏说,正因为提前行动,等到2021年7月,国家“双减”政策出台时,赫山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压减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

如果说,抓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办学行为的机制保障的话,那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优秀师资,则是激发内生动力的有力举措。

赫山区距离省会长沙较近,常有教师被长沙的学校挖走,且城乡师资不均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办法之一是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这个数字从2016年的32人增加到2022年的190人;办法之二是通过公开招聘、区外选调等途径,面向社会大量招聘教师,2016年至2021年间,全区共补充教师1723人,其中1232人被安排到乡镇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工作;办法之三是采取跨校竞聘、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等多种途径,重点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2020年以来,轮岗交流正、副校长83人,教师548人。

教师引进来了,如何帮助其迅速成长?

一是加强培训。近两年每年培训费超过600万元,仅2021年就完成“国培”“省培”“市培”计划2191人次,“区培”计划18522人次。

二是建立“首席名师 骨干成员 骨干教师”的培养体系。2020年,赫山区组织遴选首席名师、卓越校(园)长、优秀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共100名。2022年,投入经费150万元,建设区级名师工作室25个,每个名师工作室配套工作经费3万至5万元,计划培养600名骨干教师,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提升全区教师专业化水平。

“师傅,我要搬新家了!”6月6日晚,龙洲小学副校长习丹丹接到徒弟吴尚打来的电话,这是她在三里桥小学任教时收的徒弟,自己虽已调离,但一遇到难题抑或是喜事,吴尚总会第一时间告诉习丹丹。

让我们将时针拨回三年前。

时任三里桥小学教学副校长的习丹丹,收了两个徒弟:从乡村学校新调入的吴尚和王映。从此,徒弟们大到公开课备课、准备职称材料,小到教学语境设计、交朋结友,事无巨细,习丹丹都耐心指点。

一次,教美术的吴尚参加全省优课大赛,学校美术师资相对薄弱,磨课遇到瓶颈,习丹丹将在海棠学校任教美术的闺蜜罗烨多次请来给吴尚指导。最终,吴尚所上的课获评2020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小学美术省级优课。

新教师快速成长,老教师重燃活力。

孟德良在箴言中学当了10年校长。去年箴言中学升格为正科级单位,他被任命为副校长,到新岗位后他的工作热情丝毫未减。“学校前身是箴言书院,有168年的历史了。”介绍起学校的历史、特色、成绩,他如数家珍;总结起学校在文化治校、素质教育、精细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各种数据、无数名字信手拈来。“看得出,他极热爱学校。”这是记者一行的共同感受。

而让孟德良欣慰的是,唐博宇是该区六年来第一位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为学生插上展翅高飞的翅膀,正是孟德良坚守的教育初心。

今年54岁的彭友娥是龙洲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因身体不太好,早两年改教道德与法治课,后因工作需要又重新被安排教语文。她二话不说地接受任务,在教学中获得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和学校颁发的“龙彰奖”。

图片

提质,补短板树品牌

新校雨后春笋般增长,师资不断补充,但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少。

“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数量不足转向质量不够了,特别是农村学校。”任长青说,全区130所学校,其中80所是农村学校。“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紫竹学校大队辅导员王亚婷说,5年前她在兰溪镇高岭学校工作,“乡村学校条件确实差,我们新进老师是按考分自己选学校,排在前面的两个考生,看到学校那破烂样,转身就走了。”王亚婷说学校没电脑没打印机,城市长大的她,当时在学校里连厕所都不敢上。

城乡教育差距如何缩小?如何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如何为乡村学校留住生源?2020年10月,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任长青主持召开了赫山区城乡学校“两型”共同体建设部署会议,推出了“两型”共同体建设工程。“实际上是教育内部的帮扶工程”,基教股股长徐秋平说,一是建设融合型“校共体”,一所城区学校与一至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通过托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融合成“一校两区”或“一校多区”,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化发展;二是建设共建型学校发展共同体,由一所城区学校牵头,与各乡镇小规模学校或薄弱学校联建办学,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实现共生发展。

把农村学校办好办优,是解决教育发展中“最大矛盾”最重要的举措。

天成垸中学是这项工程中变化最大的农村学校。

天成垸中学距离城区不到十公里。“学校曾经很让我抬不起头”,箴言龙光桥学校党总支书记邓益清介绍,天成垸中学最兴旺时曾有1000多名学生,后因教学质量和师资方面的问题,学生不断流失,2019年只剩6个班218名学生,闲置学位达632个,在校公办教师48名,超编50%,中考九科平均分全市垫底。

2020年,区教育局安排万源学校托管天成垸中学。

万源学校是城区优质民办学校。这个“托管”,可不仅仅是派出管理团队。

“几乎是大换血。”邓益清说。

“是不是要把学校卖给民办学校了?”“把我分流出去?不干!”改革的阻力,比任长青想象得大多了。最难的是分流教师。万源学校的不愿来,天成垸中学的不愿走。

“推不动。”最初两个多月,工作几乎没半点进展。

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任长青和同事们多次现场办公,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天成垸中学不愿走的教师,全区范围内任选学校,只要对方愿意接收;万源学校不愿来的,是公办老师的,回各自的原乡镇学校。

万源学校副校长刘丽萍,被派任天成垸中学校长。最初她不想来。刘丽萍坦言,她在万源学校工作了12年,学校在城区,上班近、环境好、收入高,说欢天喜地地接受任务,显然不是实话。2020年8月,她和丈夫悄悄开车到天成垸中学实地察看,“最可怕的是上厕所,成百上千只蚊子嗡嗡涌来”,她谈之色变。然而,冷静下来后,简陋破旧的校舍、空空荡荡的教室、孩子们渴盼的眼神,让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她,深切感受到乡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更感觉到自己正在“被需要”。再加上教育局决心已下,自己无法推辞,而且在编教师回归公办学校也进入了倒计时,诸多原因叠加,刘丽萍心态平和多了。“学校的劳动基地你们也看到了,当时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几株芝麻,芝麻开花节节高呀!”刘丽萍用这个“好兆头”说服了自己。

天成垸中学原有教师48人锐减至13人,万源学校27名骨干教师正式加盟,教师平均年龄从54岁降至40岁,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全部被打破、重塑……

变革,总是伴随着磨砺与新生的阵痛。

邓益清说,有人找他哭、找他闹,还质问他为什么要砸自己“饭碗”;刘丽萍说,不记得具体遇到哪些难处了,只记得自己曾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大哭。

然而,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仅一年的时间,天成垸中学就发生了巨变。

2021年,生地毕业会考,天成垸中学学生平均分排名分别由全市第166名、第103名跃至第73名、第43名,学生团队获赫山区乡镇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益阳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活动一等奖,教师李明荣获益阳市第五届微课大赛一等奖,学校先后获评赫山区文明校园、赫山区五四红旗团委等。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

“自从我们联合办学后,有个家长天天在我们学校门口看,观察了半年,终于决定把他孩子从城区转了过来。”得到了家长的肯定,刘丽萍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如今,天成垸中学名气越来越大,吸引辖区内学生大量回流,学生人数由托管前的218人增至547人。

“我们老家的村小要成为‘名校’啦!”2021年暑假,在广东务工的李先生在亲友群里看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原来,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赫山区教育局推动城区优质学校桃花仑小学、城郊薄弱学校三里桥小学、农村学校港湾小学组建教育集团,三个校区团队管理、师资调配、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资源配置、考核评价全部实现统一,通过城区学校“传帮带”,实现了农村学校“大变样”。

兰溪镇港湾小学此前因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大量学生外流。由桃花仑小学接手并设立为港湾校区后,面貌焕然一新。以前学校没有足球场,体育课就是学生在水泥地上玩耍,并校后这里建起了高标准足球场,还安排了专门的体育老师开展足球特色教育。“这里的孩子基本没有接触过足球,之前的体育课大多不是一堂完整的课。”体育教师李芳是从城区被安排下乡执教的,她表示,“相比城区的孩子,这里的孩子对足球更加的喜爱。”

2021年暑期,桃花仑小学和港湾小学形成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后,局里共投资280万元,对学校教学楼、操场、食堂等设施进行了全面修缮,并调来7名优秀教师参与教学。学校条件的改善吸引了不少学生回乡就读。2021年秋季开学,学生人数由48人增加到139人。兰溪镇港湾村党总支书记文秋晖感慨:“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在村里就能接受到好的教育,很多家长都把小孩子转回来了,大家都说这个事搞得好!”

天成垸中学“联姻”万源学校、桃花仑小学和港湾小学一体化办学,打造出“融合型”学校发展共同体金字招牌。但是,农村学校全都进行“一对一”深度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对更多的农村学校,赫山区采取的是“一对多”的帮扶方式。

兰溪镇油麻潭学校是城区学校迎宾小学2022年的帮扶对象。

记者采访时,正碰上迎宾小学的教师们到油麻潭学校送课,便主动要求一同前往。

驱车20余公里,记者来到了油麻潭学校,和前一天看到的迎宾小学相比,这里“安静”多了。

“60个学生,11名教师。除我之外,资历最深的教师是2017年入校的。”油麻潭学校校长王锦辉说,他已经在此坚守了17年,“最苦的时候已经捱过来了。”

“如今好多了,城区学校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次迎宾小学还捐赠了1万元。”王锦辉告诉记者,学校的风雨长廊、教室里的阅读角、学生的校服,包括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台空调,也都是多所城区学校这两年支援的。

“课堂上有很多竞赛小游戏。”

“老师经常表扬我,我就更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

“老师会给我们找很多图片、音乐,让我们去感受。”

……

这是迎宾小学教师上完一堂送教课后,油麻潭学校孩子们的感受。对于城区学校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互动性十足的课堂,他们感到新奇又有趣。

“每个学期至少送教下乡4次,每周进行2次以上网络直播联课。”迎宾小学校长符建斌告诉记者,帮扶不仅有物资,还有面向学生的课程、面向教师的教研活动,两校教师还可自发师徒结对。

对于油麻潭学校的年轻教师而言,迎宾小学的教研活动,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教材”。

“教研活动会穿插很多小游戏,比如角色扮演、猜谜语、飞花令等。通过这些互动,我切身体会到了游戏在课堂上的重要性。”油麻潭学校三年级班主任欧阳子婷说。她去年下半年才来学校,迎宾小学的帮扶让她收获不少。

在“两型”共同体建设下,赫山区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2021年年底,通过融合、共建等模式,21所城区优质学校与36所乡镇小规模学校或薄弱学校结成“办学共同体”,送课462节,开展教学论坛70期,捐赠物资和现金72万元。

炊烟袅袅间,越来越多的欢声笑语从农村学校里传来。

在“点对点”对薄弱学校进行短板突破的同时,赫山区教育局又面向全区,布局一盘“大棋”——“一镇三优、一校一品”。“一镇三优”,即每个乡镇建好办好一所优质初中、一所优质小学、一所优质幼儿园;“一校一品”,即创建“五育并举”的新优质学校,在区域内形成有独特个性且被校园文化浸润的品牌。

“欢迎大家来到紫竹学校,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往前走。”刚迈入紫竹学校大厅,耳边就响起了清脆的童声。循声望去,是几个小学生“讲解员”。他们谈吐大方、面带微笑,向记者介绍学校的“君子文化”。

“这是我们学校播音组的红领巾志愿者。”张洁潭介绍道。紫竹学校于2018年建校,至今不过五年时间,但已跻身城区优质学校行列,“君子文化”品牌是其鲜明特色。紫竹学校被确立为赫山区“一镇三优、一校一品”首批优质学校。

“首批认定优质学校14所,确定优质品牌立项单位30个。”徐秋平介绍,还有59个单位为“新优质学校”后备培育单位,64个单位为“新优质学校(幼儿园)”后备发展单位,目的就是让赫山教育向更加公平、更有质量迈进。

龙洲小学就是这14所优质学校中的代表。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益阳市青少年艺术团小学合唱团基地学校”……龙洲小学校长徐海丹细数着这几年学校取得的成果,满是自豪。学校每年还组织“小龙人”读书节、“龙文杯”诗词擂台赛、“龙韵杯”文化艺术节、“龙腾杯”体育节等特色活动,全校学生参与其中,好不热闹。

在徐海丹看来,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更是“双减”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体现。让他一直记在心里的,是赫山区教育局的两次肯定。

2018年,徐海丹参加全区教育系统基础工作会议,他的座位上放了一个信封,上面写着数字——“10万元”。

他有些不敢相信:“这是以往只有在中考、高考中录取率名列榜首才有的奖励。”而这一次,却是因为一个舞蹈节目。龙洲小学原创舞蹈《山坳里响起钢琴声》获得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省一等奖)。

2021年,龙洲小学一首益阳弹词《一条红领巾》,再次获得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区教育局又奖励了学校6万元。

这一次次的奖励和肯定,让他感受到教育评价改革导向的变化。

变化,不仅在教育评价的观念改变上,还在人与财的“放管服”改革上。

在人事方面,整合、调整局机关股室、二级机构,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乡镇中心学校党总支职能和格局,提升自主管理效能。

“2020年以前,几个乡镇,既有督学责任区又有乡镇中心学校党总支,加起来大几十号人。”贺永宏说起原来的督导局面,用了八个字——“人浮于事、权责不明”。2021年,赫山区成立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内设“三办四室”,改变原有六个督学责任区分散办公模式,集中办公、集中管理,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人员大幅缩减,工作起来也更有活力了”。

在财务方面,将预算下放,除人员基本工资、基础绩效工资和住房公积金仍由区教育局集中代发代缴外,其他方面的经费均预算到校,由学校自主负责发放和缴纳。

提起预算下放学校,邓益清直言:“看似权力大了,实则责任更大。”以往学校需要什么直接上报就好,当个“甩手掌柜”也乐得轻松。如今权力下放到学校,一分一角都得细细打算,“经济账可不能马虎”。

不过好处也显而易见。“原来买一些日常用品都要层层上报审批”,现在这些小事情,学校都可以自行解决,节省了过去报批的诸多烦琐流程,省时又省力。为了降低学校购买成本,区教育局还成立了专门的采购中心,负责帮学校“灵魂砍价”。

赫山区的教育变化,还不止于此。研训机制创新,捆绑考核试水,审计流程优化……

60多年前,周立波在《山乡巨变》中描绘了一幅风风火火的农村合作化图景。60多年后,赫山人用一支新时代“画笔”,绘就了一幅鲜活生动的教育长卷。时光流转不息,而赫山人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精神、踏实与肯干的作风,一直涌动在这片大地上,生生不息。

热稿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