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和记娱乐博娱188下载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造就最优小学教师-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

2020-05-25 16:37:4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本网记者?李伦娥?赖斯捷?实习生?娄梦瑶李霞和汪华春特别喜欢跳舞,但小山村里没地方上舞蹈班。不如我教她们吧……今天中午,在1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我和她们唱着、舞着,开心地笑着。

  ——摘自醴陵市均楚镇周坊村妙山学校校长龙卉茹的qq日志

  龙卉茹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一名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2018年一毕业就到这个大山里的村小担任校长,当时,她才21岁。一年多来,这个年轻的校长不仅包班教学五年级,语数外音体美一个人教,还担任三个年级的包班班主任,把一所只有4名老师的村小管理得井井有条。

  一年结束,她被评为先进,还被选派到市里给新教师做培训。

  “我要感谢母校整整六年的训练和培养。”一年时间写了100多篇教学感悟的她,不止一次在qq日志里这么说。

  龙卉茹的母校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她是学校第三届初中起点的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这个称谓有点长,且拗口,但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人们,都知道这些字的含金量。


1_副本_副本.jpg 

形势所迫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初中起点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始于2010年。

  进入21世纪之后 ,随着大批中师学校的停办,大批民办教师的退休,农村学校的师资补充成了一道难题。“8年没进1名新教师。”2008年春,湘南某县教育局长对记者说。而这8年里,这个县每年都有100多名教师退休。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和“前瞻”,2006年,湖南在全国率先尝试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通俗的说法就是,国家为学生出学费并补助部分生活费,学生毕业后在农村学校服务5到8年。首批在全省38个国贫县、省贫县定向招生1006人,学制为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这1006人毕业后,有981人如约到农村学校任教。

  以培养小学教师为主要特色,且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大批革命家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成为湖南首批试点校。

  “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专科层次还是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党委书记彭小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来湖南的公费定向学制有好几种: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高中起点四年制本科、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实践过程中他们发现,前两种都有其不足之处。

  先说五年制专科,学生报考积极性不高,生源质量不理想,且学生理论基础不够,发展后劲不足,高等教育特性不强。再看四年制本科,学生过了最好的学习小学教师基本功的年龄,教师职业素养有所欠缺,小学教育特性不足。而且高考后学生选择面大,报考者不多,常常是招生计划都完不成,最低谷时,只完成招生计划的一半。

  “难以兼顾高等教育共性要求、高等师范教育个性要求和小学教育的特性要求,学生的理论基础与教育技能、专业素质培养难以均衡。”在彭小奇看来,“还是六年制最好。”

  这里所说的“最好”,一是生源质量高,二是教育情怀浓,三是基本功强,四是基本理论扎实。所以从2010年开始试点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学校加大了这个类别的招生力度。从2010年开始,六年制本科已累计招收23500人;目前在校的11629名公费定向师范生中,六年制本科的有9315人,专业涵盖小学教育的全部9门课程。

2_副本.jpg


模式创新

  彭小奇所说的“最好”,当然不是轻易得来的,其中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六年时间,如何将不谙世事的初中毕业生打造成优秀的小学老师,既要安心扎根农村,又要适应农村教育,还要音体美、语数外及道法课、科学课等都能拿下——因为这批学生毕业后都是定向到最基层的农村学校教书,而在湖南的许多村小,老师们需要包班教学,也就是说,要能全科教学、要当全能教师,此前无任何经验可借鉴。

  “我们也是一步步摸索,最终才实现了如今的‘一师模式’。”校长童小娇所说的“一师模式”被概括为“初中起点,六年一贯;综合培养,分向发展;三性融合,三位一体;实践导向,师德为先”。

  “初中起点,六年一贯”,这句话好理解。所招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当然学校是有要求的:中考分数达到省示范性高中录取线并需参加面试,以确保所录学生具备基本的教师必备条件。“六年一贯”,指的是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最初有人提议,“前两年用于继续完成高中课程”,但学校根据学生生理及心智发育规律,在反复研讨、多方征求意见后确定:前两年重点设置文化基础、教师技能训练和艺体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两年学习结束并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职高对口升学类),考试合格后,再继续学习四年的本科课程。

  “综合培养,分向发展”,说的是培养目标。农村小学教师基本要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所以学校在前两年特别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各项小学教师技能,用他们自己的话形容是“前置文化基础、教师技能训练和艺体综合素质养成课,后移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研能力培养等课程”。

  “培养方案修改了十几次。”一直参与并主持此项工作的蒋蓉教授介绍,她是小学教育领域少有的二级教授,从事了20多年小教师资培养,现任学校教务处处长。她说,几年实践下来,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做法。如学籍的“二四分段”,培养方案的五大板块——通识、专业、任选、辅修、实践,等等。总之,学校是尽一切努力科学利用六年培养期,以达到最佳培养效果。

  “前置的基本技能”到底是什么?学生们喜欢吗?效果如何?

  2019年11月13日,记者“潜入”学校,实地听了一天课。

  这是866数学班的舞蹈课。这节课,舞蹈老师常真教孩子们跳芭蕾,五六十个孩子身穿统一练功服,一个个站得笔挺,嘴角上扬,保持着完美的笑容。音乐响起,旋转、腾挪、跳跃……孩子们数着节拍熟练地跳着,身姿挺拔优美。常真介绍说,孩子们之前几乎都没接触过舞蹈,但因为才十四五岁,两个多月下来进步很快。“这得益于他们年龄小。”常真说,如果是高中毕业再学芭蕾,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一个壮壮的男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压腿、下腰、踮脚,每个动作他都做得非常吃力,牙关紧咬,头上的青筋都突了出来,但整整40分钟的课,他没一个动作偷懒。“以后要教学生的,怕自己学不好没办法教。” 他涨红着脸对记者说,他叫刘宇邦,来自常德。

  “我15岁,很喜欢‘一师’。”还是这个班的学生,身材娇小的李炎玉则看起来轻松得多,她笑起来一脸的孩子气,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还颇有些羞赧。

  “初中一毕业就进来的孩子更活泼也更有灵性,唱歌、跳舞等学得更快。大一点之后,他们对专业理论等相对抽象的内容会有更强的理解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党总支书记邹华秀说,“到三四年级时这些孩子的气质会完全不同,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一定都会是合格的教师。”

  记者随后转入876英语班的美术课。

  老师张容舟正在教孩子们画葡萄。张容舟边讲边在教室里巡视着,在讲台上停留几乎没有超过5分钟,“走下来才能知道孩子们理解得怎么样,画得怎么样。”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根据老师的讲解有条不紊地选择画笔,描形、勾边、上色,课堂安静而温馨。

  再转入861中文班的语言课。

  上课铃一响,几个学生陆续上台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有表情有动作,还时不时地跟台下的学生互动。

  几节课听下来,记者一个最大的感受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老师讲课的语言极富童趣——舞蹈老师讲解动作:“想象你是一棵小草,你要努力地往上钻”;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葡萄:“我们要把这颗葡萄画得像鸭蛋那么大,因为是用来作为教具给孩子们看的”;语言课的老师会不停地鼓励学生:“很棒!不错!进步很大!”好像台下坐着的不是十五六岁的学生,而只是七八岁的孩子。

  “以后要教的是小学生,所以老师们都尽量用给小学生讲课的口吻。”邹华秀解释道,老师们之所以用这样“幼稚”的语言授课,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教师这一岗位。

  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是什么?传统的要求是“三字一话(画)”,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止于此,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四能四会”,即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研,要求学生要有“一专二能三艺四技五证”。

  比如,要让学生做到“能说会道”,学校的语言课上,教师创建了课前与课中、课内与课外有机衔接的“堂·日·周·月·期·年”训练模式。据口语教研室主任李晖旭介绍:每堂课的课前5分钟安排即兴说话训练,每天早晚自习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普通话、三笔字等练习,每周班级展示,每月主题板报展览,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技能大赛,同时要求学生每年参加一个学校免费开办的兴趣班。她说,这样有计划且持之以恒地训练下来,孩子们的教学技能显著提高。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训练,现在教什么课我都不害怕。”这几年,记者在农村学校采访,偶遇了十几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生,几乎每个人都是身兼多职,能上几门课。

  “实践导向,师德为先”,如果说加强基本功训练并将其前置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第一大特点,那么第二大特点应该是其实践教学。除了平时各科目的实践课之外,整个六年,学生们还要进行两周的认识实习、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非常优秀,只可惜顶岗的时间太短。”之前记者在学生们的实习学校采访,实习校的老师们大都这样反映。

  为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与省内多个县(市、区)共建了204个教育实践基地,与60所小学组成了小学教师教育联盟。学校为六年制公费定向师范生配备了优秀的师资,出版特色系列课程教材50余种、建成省级以上小学教师教育类精品课程13门。

4_副本.jpg


三湘燎原

  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乡村,所带的班级和任教的科目从全县倒数第十到名列前茅,拿到了国家级课题,成长为教导主任,获首届“乡村新生代教师奖”,所在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一串串闪光的荣誉,就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本科第一届毕业生周春勇——现任教于双牌县蔡里口小学——交给母校的成绩单。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像周春勇这样的毕业生还有很多。来自校方的统计,自2011年有第一届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起,至今全校已毕业11598名学生,其中90%以上在农村学校从教。“成为湖南农村教育不可忽视的一支骨干力量。”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集中采访中,湖南省教育厅负责人这样表示。

  向立华,六年制本科2016届毕业生,任教于偏远的溆浦县,如今已成长为该县油洋乡中心小学副校长,2018年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

  石赢,六年制本科2018届毕业生,任教于会同县漠滨侗族苗族乡学校,还在顶岗实习时就参加全县的教学比武,获第一名,随后参加全市的教学比武,又获一等奖。如今她所教的初三学生也以优异成绩毕业,县里准备调她进城,但她放弃了。“舍不得这里的孩子。”她说。班上的小杨是贫困生,考上了县一中但因家贫不想去读,石赢硬是想办法为她找到了资助者。

  邓晓杰,六年制本科2016届毕业生,回到家乡泸溪县,在离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的小章乡中心完小任教。可是去年秋季,她主动要求调去黄泥村村小。记者采访时,她正和同事进行包班实验,说是“要看看在村小到底能不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

  钟许文颖,在校时就是院里的学生干部,2017年毕业后来到资兴市兴宁镇坪石完小,工作才1个多月就上公开课,所写的论文、教学案例拿到了10多个奖,如今已成了市里的优秀青年教师。相关部门想借调,她婉言谢绝。“我觉得城市不差我这一名老师,但是农村差我这一名老师,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她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这样告诫师弟师妹们。

  时间回到2016年的毕业晚会。主持节目的学生严鑫,表现优异、长得帅气,他是学校教育科学学院2017届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公费定向师范生。当时,长沙有学校再三邀请严鑫毕业后去任教,但他还是回到偏远的家乡永顺县担任普通教师。短短两年,严鑫便成长为“省长工程”示范学校——溪州芙蓉学校的德育主任。

  ……

  这样的毕业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还有很多。

  学校统计显示,从招收第一届公费定向师范生开始到2018年,全校共录取公费定向师范生21275人,2011-2018届9710名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中,仍有9082人从教,平均从教率达93.53%;有8210人在乡镇以下学校从教,占比达90.40%。2019年,学校招收公费定向师范生2225人,毕业1888人,履约1858人,履约率达98.41%。就这个层面上说,“一师”人可以自豪地说,基本解决了优秀师范毕业生在乡村教育中“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缓解了湖南省乡村教育师资紧缺的压力。

  如今许多人都想离开乡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年制本科的学生为什么愿意待在乡村?为什么不走?这些学生生活在世外桃源?他们不喜欢城市?甘愿寂寞?

  琢磨这些“宏大”的问题时,一个正在讲解校史的学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叫黄颖,六年制本科的二年级846班学生,来自湘潭。“我们学校培养了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一批国家栋梁,还有为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的段德昌、方维夏等280多名革命烈士……”小女生认真地向游客介绍着,眼里透出满满的自豪和自信。记者似乎为这些“宏大”问题找到了答案。

  彭小奇告诉记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不仅仅是一所高校,更是一块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群星灿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教育地。每年,学校要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而这红色景点的讲解员有许多是“六年制”的一二年级学生,因为正好在同一个校区。“学校的红色资源和积淀百年的师范教育传统是我们的育人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对师范教育的认知,培养坚定的职业认同和热爱是决定他们能在教育岗位上走多远的重要因素。”彭小奇说。

  不仅仅是“红色讲解”,对学生的师德教育,对学生乡村教育情结的培养,学校还有一系列的妙招:新生第一节课是参观学校的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观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每年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如纪念毛泽东诞辰、排演反映毛泽东在学校求学的《八班教室》、红色文化专题讲座、红色诗词进校园等;成立“红色学坛”“学习毛泽东协会”等学生社团;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来学校讲课……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学生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不言而喻。

  “我们告诉学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总是要有人奉献。另外,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做教育家或者是当一名普通教师,不论哪种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在这所学校教了20多年书的李旭辉老师说。

  十四五岁的孩子,在如此的红色氛围中熏陶六年,其价值观、理想和情怀,真的是如金子般闪闪发光。所以才会有22岁的龙卉茹,在省级贫困村的村小当校长,每天从早忙到晚,还说“我做的事跟我的校友们比不得”;所以才会有全国首届“乡村新生代教师奖”,全国共15人获奖,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就占了8人的成绩。

  “我会做一名好老师,跟我们的老师一样,真的!”我们最后的采访对象是15岁的李炎玉,她在采访结束前,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从她那清亮的眸子里,我们看到了认真和郑重,也仿佛看到了《恰同学少年》里的杰出青年,更好像看到了湖南农村教育的未来。


5_副本.jpg

相关推荐

热稿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