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和记娱乐博娱188下载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薄弱中学奋起路-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

2020-11-25 10:46:49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本网记者?赖斯捷?张晓雅?李常?图 刘辉)这是一个薄弱中学奋起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常德市六中(以下简称“六中”),有历史积淀,有光辉岁月,也有在低谷徘徊了十年的困境:“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牌匾被摘,中考几乎每年排在市直学校倒数第一;社会声誉持续下降,老师对学校的前途失去信心。

  2018-2020年,十年之后又三年。

  六中,还是那所中学,但又不再是那所中学。

  没搬迁、没重建、没换老师,生源也依然是“三类生源”。但几组数据,彰显的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间,六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提升25个百分点,较2017年翻了一番多;今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100%,再创历史新高;两项大考提升幅度居全市第一。

  快速攀升的数据背后,有着怎样的不寻常?

  微信图片_20201013110059.jpg


寻路:从要“面子”到要“里子”

  2009年,办学已60余年的六中,跌至学校发展史上的“低谷”——“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的牌匾被摘。

  曾经的首批湖南省重点中学、首批省示范性高中,从这一年开始,生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招生分数线下调,收费标准下降,来校就读的,基本是“三类生源”。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六中从校长到老师,几百号人,在十年时光里,孜孜以求的,是为那一块牌匾能重新挂上校门。

  7科会考,有6科是全市第一,这样辉煌的记录,又有哪位老师不想再次书写?但这条路,走了十年没走通,意味着什么?

  2018年初,一纸调令将程光明调到六中,担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就把家搬进学校,一头扎进师生中间。校园里几圈走下来,程光明心中沉痛:多年复牌无果,人心散了一地,面子碎了一地,更令人忧心的是,看不到精气神,看不到希望之光。

  程光明学师范出身,多年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经历,帮助他敏锐地捕捉到教育宏观政策的变化趋势——

  早在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形成普通高中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

  此后,湖南省教育厅做出决定,不再新发“省示范性高中”牌匾,对全省普通高中的办学要求,转向“特色办学”方向。

  这表明,六中要重回原路、申请复牌,政策层面已不具备条件。从更加务实的层面看,十年间,学校招生以“三类生源”为主,初中部的中考成绩基本排在市直学校的末尾,高中部的二本上线率常年在20%左右徘徊。教学质量上不去,即便可以新发“省示范性高中”牌匾,学校也几乎无复牌可能。

  危机中孕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2019年,程光明被任命为六中党委书记。他和校长李井岗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反复思考研讨后,对六中的办学目标做出了战略调整,坚决停止复牌步伐,瞄准未来,重新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初中,走优质均衡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高中,追求错位特色发展,致力于打造符合六中校情的特色普通高中。

  “做出这个决定,包括我在内,内心都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抉择。”程光明说,六中有辉煌的过去,老师们希望重回光辉岁月,是人之常情;但在现实的土壤里,走一条务实的办学路子,更是六中人该有的责任担当。

  这种担当,不应该只是挂上一块“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的牌匾。

  六中的生源,主要来自附近市场菜农、装修店主、小超市店主、快递员等家庭。他们是这个城市中的普通一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十分渴望孩子能受到相对好一点的教育,但大都忙于生计,难得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孩子的未来。

  “为他们的孩子寻找未来发展之路,让孩子们个个都走得出去,是我们这类学校最重要的担当。”李井岗,从普通教师干到常德市一中副校长,调任六中担任校长后,在要不要“重新定位学校发展目标”上,与程光明的观点一拍即合。

  在两人的主导下,六中走上一条崭新的奋起之路。

  为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初中,他们主动与常德教育的“金字招牌”——常德芷兰实验学校联系,希望借助芷兰实验学校的优质资源,带动六中初中部提质发展。

  双方的合作,颇有几分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在芷兰实验学校周湘兵校长、丁春秋书记等的支持下,不到一周就把大盘子定了下来:国有资产、人员隶属等归六中所有,六中将公用经费按初、高中分开列支;重新组合初中部管理机构,取消原来的初中部主任、副主任、德育处、教科处等,设1名执行校长、3名校长助理,均来自芷兰实验学校;初中部公用经费管理权仍在六中,支配权交给执行校长;芷兰实验学校将5名骨干教师派往六中,5人工资全部由芷兰实验学校发放。

  六中与芷兰实验学校的这种合作,在现有机制中,暂时还找不到一种准确的“说法”。但没多花政府一分钱、没多增一个人员编制,几乎“零成本”却能在短期就看到“疗效”,而且附近居民的子女,不再舍近求远去读书。这样的改革,不正彰显智慧与担当吗?

  几年前,市里投入几千万元,扩容100亩地,新建了六中初中部。大好的校园,融入相得益彰的改革,碰撞出闪亮的火花——2020年秋季,初中部一年级,志愿填报生源数超过400人,与往年同期的200来人相比,呈现强劲上扬态势。

  如果说初中部是基于一份办学使命的求变,那么高中部则是在育人本质上求突破。

  国家层面,对普通高中的办学定位已转向特色发展,只是,六中的特色在哪里?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时代之问一直萦绕在六中一班人的心头。

  “学业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在成人上一定要齐步走!”六中最终确定以“德育素养”为特色,注重学生的素养与成人。用他们的话说,叫“养良好习惯,提文明素养,强自理能力,铸家国情怀”。

  这两年,六中人还真动了不少脑筋,陆续推出如下举措——

  构建大经典、大讲堂、大银幕、大课间、大舞台、大阅读等六大核心素养平台;追求最严考纪考风、打造最强护校护学、首创最快心理干预“心灵120”;最美升旗仪式、国歌校歌大声唱、“向神圣国旗敬礼,为最美班旗喝彩”、“习近平用典天天见周周学”、白云影院、班级志愿服务队……

  形式之变的背后,则是学校从“育分”走向“育人”的理念之变。

  德育创新难,一项项夯实更不易。六中的各项创新正在逐年“挂果”。2019年,六大核心素养平台项目荣获湖南省首届学校文化创新提名奖;该年年底,荣获全省中小学校“党建 德育工作”融合创新十佳优秀案例,常德市仅此一例。今年10月,六中又传来消息,学校电影育人的做法得到市委宣传部推荐,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从“终止复牌之梦”到“追求特色办学”,从追求“面子”到更看重“里子”,六中走出低谷的突围之路,愈渐清晰。


微信图片_20201013091901.jpg

开路:以先锋教师带好队

  “在六中退休,是一件幸福的事。”教书31年,韩兰岚很有感触。

  2019年6月3日,学校为韩兰岚在内的三位老师举办荣退仪式。“也许是颁个证书?或者发个红包?”然而,与韩兰岚想象的大不一样。在学校准备的惊喜“红包”里,没有一分钱,却满载温暖与尊重。

  看看学校的用心程度——

  从档案室中翻找三位老师的影像资料,将他们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剪辑成一段视频;邀请三位老师的同事和学生发言,一起回顾这些年来他们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同时,还颁发象征六中教师最高荣誉的“白云终身成就奖”……

  “一想到学校的信任,我怎么都要坚持带完这届初三毕业班。”韩兰岚有太多感动,原本五月份就到了退休时间,加上父亲重病住院,本可以请假照顾他,但最终,她将父亲委托给两名护工,自己坚守在讲台上。

  “无关金钱,这让我感受到身为教师的尊严。”韩兰岚说,“曾经,人人都想送孩子来六中读书。后来,我们主动问亲朋好友,要不要送孩子来这儿读书,全都摆手拒绝。”经历过辉煌和低谷两个时期,韩兰岚对这种巨大的落差深有体会。

  2018年,六中在市直高中学校里,率先试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将教职工捧在手心,以换得全体六中人把学校发展装入内心,这已成为书记、校长的共识。

  光是在教师管理领域,他们就相继打出几张有力度的“牌”。

  比如,从教30年颁发“白云成就奖”,为退休教师办荣退仪式;教师节放假一天,让普通教师也能感受到体面;打造青年之家、教师书吧、改善教师用餐和办公环境;凡事均通过教代会,让教师享有知情权、参与权……条条举措击中“让六中教师有着不一样的幸福”这一靶心。

  要让教师队伍“重整旗鼓”,并非只依靠管理,帮他们拾起信心与尊严,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转变观念,这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可是,转变观念并非易事。“既然确立了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那必然要在‘党建 ’的基础上做一些探索。”李井岗把新路径对准了教学改革。

  2017年,常德市推行“平板互动教学”试点工程,六中抓住了这一契机。为成为试点校,李井岗多次到市教育局,提申请、要设备,为此跑了不下10次,终于争取到两套信息技术装备。

  硬件落实了,软件也要到位。2019年,由校长带队,六中先后组织一百多人次的教师培训,去云南思茅等地考察学习“平板互动教学”模式。“要以此打造质量提升利器,以此成为市直教改高地。”李井岗暗下决心。

  不过,新事物但凡要被人接受,总有一些阻力要突破。

  “有些老师就是不感兴趣,觉得这跟ppt没什么两样。”钟璐是六中最早一批接触教学改革的老师。早几年外出学习,钟璐见识了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神奇效果,因此对改革格外积极。六中把培训老师的任务交到了她手上。

  “第一次上培训课很忐忑。尽管学校规定,45岁以下的老师必须掌握希沃白板的操作,但老师的接受程度,仍然未知。”意外的是,第一场培训,不仅全员到齐,甚至一位50多岁即将退休的老师,也挤在培训队伍中,围着钟璐提了好多问题。

  为了让信息化服务于教学,六中的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教学设计上。“就算一个课时的内容,我们也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来磨课。”那段时间,六中形成了一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热潮——

  年轻老师被到处“召唤”,指导老教师使用设备;同学科的老师碰面,不忘讨论各自的教学设计;越来越多的老师,能代表学校上一堂平板互动教学的示范课;去年,在全省集体网络备课大赛中,六中有10支参赛队获奖,其中初中英语组、高中地理组、高中物理组获得省级一等奖。

  如今,钟璐又有了新任务。她不仅成为平板互动教学研究工作室的主持人,还带领老师启动了一项省级课题——“数字校园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从操作应用到理论研究,这场教学改革,正如李井岗所期望的那样,如同一池春水,为六中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六中,和钟璐一样快速成长起来的老师,不在少数。

  2020年,8个校级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

  翻看8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单,他们除了是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都是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推动党建 学科建设,正是六中党委的重要部署。

  今年上半年,六中启动“先锋强基行动”,一个党委成员对接一门学科,以此带动全校学科队伍建设。联点学科的领导不仅要深入备课组,参与磨课、研课,还要努力搭建平台,为每一位老师的成长营造氛围,提供机会。

  2019年,特级教师李卫东调入六中,担任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和李卫东一起被“打包”入校的,还有他主持的湖南省高中历史名师工作室。

  “以前,六中的高中历史老师,只有5人加入了工作室;现在,11位老师全都进来了。”李卫东知道,六中的老师渴望平台。因此,他来到六中后,将更多的资源向本校老师倾斜。

  5年前,曾敏就是该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但苦于资源有限,她能参与的研修活动,不过是听课而已。从去年开始,因业务能力强,曾敏被纳入工作室核心成员的行列,而她也因此有机会接触重要项目的教研活动。

  比如刚刚结束的高一新教材示范课研讨会,曾敏和组内老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集合磨课团队,打造示范课。“今年下半年,新教材正式使用,希望能通过这堂示范课,让更多的历史老师‘吃透’新教材的编排用意。”活动参与得越多,曾敏越是深有体会,走在前列的感觉是如此美好。

  对于工作室的辐射范围,李卫东不设上限。“下一步,我们还会安排一些涵盖初中历史知识的研修活动。”因为老师的进步有目共睹,初中部的历史老师也强烈要求加入工作室,拓宽自己的视野。

  分管教学的80后副校长杨贤琼,是市级政治学科带头人,也是学校先锋强基政治学科的责任人。最近他正在酝酿“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计划”,率先在学校建立思想政治教学委员会,召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大会,建设思政课题组,培养优秀政治学科导师、政教名师和优秀辅导员队伍,还要打造思政精品课,建立思政资源库,推出校本核心价值观读本,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走进社会大课堂等系列活动。

  可以预见,随着这些设想逐一落地,又一朵美丽的花即将挂上枝头。

  先锋引领,几乎覆盖了学科建设的所有领域。“党员示范教研组”“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课”等系列活动在六中全面推开,产生了强劲的带动作用。

  “党建要成为引领事业的主动力,党员要成为带头示范的‘梦之队’,这既是我们的着力点,也是我们应长期坚持的制度。”作为党委书记,程光明对党建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坚持。

微信图片_20201013091939.jpg

铺路:“仪式感”赋予的魔力

  周一,例行的“最美升旗仪式”。

  2400多名学生统一着校服、站在操场上,纵看一条线,横看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老师呢,则着正装,站成一排。短短几分钟,校园静悄悄的,只听见7名身着军礼服的国旗手整齐划一的踏步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迎风飘扬。

  “感觉自己就是仪仗队员,就像在天安门前升旗!”高三384班国旗手刘子健一脸自豪。

  李卫东告诉记者,围绕“升旗”,学校做了五件提升仪式感的事:一是面向师生征集校旗、校歌、校训,升国旗后升校旗,全体师生唱校歌;二是升旗仪式后举行国旗下的讲话,由行政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优秀教师代表轮流讲话,并由文科教师讲授“跟着总书记学引经据典”的精品微课;三是组建标准化国旗班,从高一军训时选拔苗子,聘请教官训练,并设立“优秀国旗手”荣誉;四是建设展示国旗、校旗、班旗的固定旗台及橱窗;五是启动“最美班旗”设计、评优及升旗仪式,每月评选6个最美班级,班旗由学生自主设计。

  “仪式绝不是‘形式’,一所好学校,应当是一所富有仪式感的学校。”程光明认为,学校应该重视仪式感的渲染和营造,将教育传递的价值观变得可见、可听、可触,发挥仪式在文化传承、价值塑造和家国认同中的特殊作用。

  漫步校园,不经意间,总能发现几处充满仪式感的小惊喜。

  校门右侧的一块空地,是校友的“打卡圣地”:地面种有鲜花,一旁立着4块近10米高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牌,背景是红楼。

  沿着中间方向走,有一条长150米的“星光大道”,十几座名人雕塑错落摆放,橱窗里展示的是100多名未来之星、白云校园之星,每学期评选,每学年更换。“荣誉不应该藏在家里,而应该放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带动一批学生去效仿、去学习。”陪同参观的李井岗边走边说。

  如果师生在多年的学校生活里,没有一场活动,能成为他们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没有一种场景,能让他们体验到直抵心灵深处的感动,这不仅是一种成长的遗憾,更是一种教育的缺陷。

  出于这种共识,六中构建了大经典、大银幕、大讲堂、大课间、大舞台、大阅读“六大”落实核心素养平台,并在具体实施上,处处营造仪式感。

  比如,“大经典”,着力推动“习近平用典天天见周周学”,注重学习仪式感的呈现。从2019年下学期开始,该校给各班发放“习近平用典”读物,每天选读一条以上,让学生天天可读;投入近200万元高标准建设“习近平用典文化长廊”,利用校门口led大屏呈现“习近平用典”,让师生天天可见;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开授“习近平用典”精品微课,在校园广播中开设“经典小故事”栏目,让师生天天可听。

  再比如,“大银幕”,每两周播放一场电影,注重观影仪式感的呈现。成立“白云校园影院”,添置室内大银幕、坐椅等设施,放映《建国大业》《横空出世》《中国机长》等一批优秀电影,并开展影评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校训花坛中,原来只树立着一根国旗杆。今年3月,程光明、李井岗在此碰面,一个点子就形成了:再加竖八根旗杆,两根挂校旗,六根挂班旗。每月评选一次文明班级,让6个评分最高的“最美班级”升班旗……

  “如此丰富的校园活动,学习时间少了,家长难道没有意见?”记者抛出了自己的疑惑。

  “活动是成长的课堂,学业课堂要抓紧,成长课堂也不能放松,这才是负责任的教育!”程光明说,学校一方面提素养、促成长,另一方面真心关爱学子,为学生找出路,这都是抵心办学、学生至上的做法。学校发起了“学生关爱行动”,确定6月为“学生关爱月”,对高考、学考、中考年级学生实行营养关爱,免费加餐至考试结束;对违纪违规学生实行“最快心灵干预”,设立六中“心灵120”;对贫困学生,除了依照国家政策减免该生的学杂费之外,学校班子成员、中层骨干与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给予每生500元左右的捐助。特别是对于特异体质学生,实行“一人一策”的关爱方案,为全校49个班级配备“急救箱”,开设“家长小课堂”。

  “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孩子能成人,有出路,是他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办学的第一目标!”学校除了高考之外,还开通了高职单招、艺体培养、士官定向、海洋订单、出国留学五大升学出口,构建起学子深造的“立交桥”,尽最大努力将每一个孩子送出去。

  “家庭即社会,家长的评价是最重要的评价,家长的满意是最重要的满意。”程光明说,六中创新提出“五最”家校合作理念:最全的资讯发家长,坚持在班级家长群里发布美篇、官方微信;最美的笑脸迎家长,开好每一场家长会,做到布置庄重、服务周到、仪式感十足;最好的方法教家长,举办家长学校,开设家长小课堂;最大的荣誉奖家长,调动家长参与护校、监考、陪餐,根据贡献程度颁发“白云家长奖”;最暖心的场所送家长,开设“感恩餐所”。

  关于“感恩餐所”的开设,有这样一个故事。今年4月的一天,学校刚复学,程光明看见一个送餐的奶奶,在把餐盒递给孩子后,就累得直接坐在了地上,还用手不停地抹胸口。“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建一个专门场所,让送餐的家长有个休息的地方,还能陪孩子吃个饭。”

  分管后勤的副校长何志莉立马行动,很快找到教学楼的一个架空层,一番装修改造后,一个100多平方米、投资近10万元的全新场所建成了。之所以取名为“感恩餐所”,“除了让家长休息陪餐,也想让孩子感受父母之爱,感受长辈之不易,让他们在这种陪伴中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程光明如是说。现在,这里每天接待的家长不少于50位。

  6月下旬,一条六中“感恩餐所”的新闻发布后,立即成为热点,阅读量超千万,多家主流媒体转载,网友纷纷点赞评论。

  在谈及办学成效时,高三学生家长沈女士满脸笑意,她的儿子中考刚过六中分数线,送儿子进校时心里还有点忐忑。后来发现儿子在校生活开心,在家学习自觉,“以后怎样发展先不说,但这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让我担心!”

  督学邹怀英说,这两年的六中,除了“三考”数据大幅攀升,最明显的感受是学生有了自信,走路不再驼背含胸,脸上充满阳光般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01013091910.jpg


相关推荐

热稿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