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罗芳芝)李云召毕业于中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17年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来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扎根职业教育。作为职教路上的躬耕者、教改路上的急先锋,他凭借深厚的企业现场经验和扎实的职业教育功底,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员工,在企业车间和大学讲台上收获着成功和快乐。他曾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奖金奖、入库国家铁路局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湖南省专利一等奖和株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怀揣梦想,潜心技术创新
陇海铁路从河南渑池老家的大山下穿过,他小时候喜欢坐在山坡上,看着呼啸而过的一列列火车,火车为什么力气那么大?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晚上做梦成为了一名火车设计师,带着火车的梦想,他大学毕业后扎根湖南株洲田心小镇,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台交流传动动车组“蓝箭”、国产高速动车鼻祖——“中华之星”诞生的地方。
他参与国内首列a型地铁车辆的研制时,把床搬到办公室,不放过一个疑问,泡在技术室里查阅各种电力机车的图纸,车间里诚心向工人师傅求教,那个时候,就像一头小牛犊闯进了菜园子一样,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整整1年时间,他的业余时间里几乎都在学习,终于打下了扎实的转向架设计基础。他负责设计的“铰接式转向架构架”只有900千克重,是世界上最轻的转向架构架,解决了土耳其伊兹密尔曲线多、半径小的难题,这一发明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这个项目使中国轨道车辆第一次出口欧盟发达国家,中国轨道车辆实现了从引进、吸收到引领世界的转变。
凭借执着与努力、不服输的干劲,李云召很快便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他又负责攻关马来西亚米轨动车组转向架设计,标准轨是1435mm,米轨只有1000mm,狭小的空间里要布置上百零部件,好比是在鸡蛋上跳舞、在空中走钢丝。为了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除夕夜他在办公室里给父母打电话拜年,爱人怀孕期间也很少陪伴,几个月紧锣密鼓地推进设计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云召终于完成了米轨转向架设计任务,创新设计了世界首列最高速度160千米/小时的米轨动车组。
他陆续参加了中国首次出口南非轴重30t窄轨电力机车、出口欧洲首列马其顿动车组和国际市场的双层动车组的研制,随着转向架研发工作的日臻成熟,他又有新的思考——他发现现场技术人员的知识不系统和产业链条上中小微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高是制约中国轨道车辆创新发展的瓶颈。
深耕课堂,探索课堂教学改革
培养现场技术人员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火花在他脑海里燃烧起来,李云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深耕多年的轨道车辆转向架的研发工作,于2017年加入了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从一名设计工程师到教书育人的心灵工程师,这是人生中的一次“华丽蜕变”。
因为他有多年的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工作经历,课堂上能把书本知识紧紧结合工作场景,学生听课热情高。他有热情、敢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教法,不断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先后开发了《铁道机车转向架维修》《转向架的数字化设计》等活页教材,把工厂的具体工艺过程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基于不同工作场景、融入最新工厂技术、利用数字化资源,使专业枯燥的课本变得动态活化。
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他脚踏实地,挥洒着执着与热情,因为他坚信每一次教学改革的尝试,最大受益者都是可爱的学生,不管多么辛苦,只要学生有收获,他总是乐在其中。
备战赛事,用大赛点亮人生
他努力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大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创能力,通过大赛锻炼学生产品设计、创新思维。
针对刚参加赛项的青年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他通过带领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参加机械行业博览会,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创新能力。学校青年教师陈剑获得了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度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创想杯”教师组一等奖。
2023年“楚怡杯”高职高专组工业设计技术赛项包含三维数据采集、逆向建模和创新设计等6个模块,涵盖了从“实样”到“创新产品”的研制全过程。其中,创新设计是该赛项的新增项点,要综合运用cae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他知道创新能力是赛项的创新点,更是赛项的难点,必须指导学生突破cae仿真分析的难题。他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深入浅出地讲授有限元理论,重点突破cae软件应用和产品方案优化,最终数控技术专业周科发同学荣获该赛项一等奖。
紧盯需求,深度开展校企产教融合
他把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作为行动指南,力争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湖湘工匠”,探索和实践更多工程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他通过整合学校专业、行业专家、企业大师各种资源,建设开放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大师工作室,打造产教融合型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他深入中联重科、时代新材、联诚科技、汇隆实业等企业一线车间调研现场工程师岗位需求,发现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掌握单一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具备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培养已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与企业反复沟通、研讨,把懂技术、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作为培养目标,为企业量身制定培训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选取车间一线的质检、工艺员、技术员、售后、生产车间工班长等优秀技术人员,调配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先后开展了联诚、中联的现场工程师培训。
通过举办现场工程师培训班,深化了与地方行业龙头企业的产教融合,充分整合了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提高了学校的区域经济服务能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带出一群又一群的骨干教师,传承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才是最重要的。”李云召始终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神圣使命,坚持把课堂教学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始终用满腔热血去护航学生成长,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精雕学生成才!在教书育人的征途上,他砥砺前行,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智慧,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线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编辑:王轶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