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和记娱乐博娱188下载 > 先声 > 先声 · 治校 > 详情

【书记校长谈治校】彭荣宏:民办学校可以这样办-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

2024-05-27 14:10:4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

【编者按】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书记、校长。书记、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处于主导、决策地位,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是全校师生幸福生活的“奠基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这位“关键人”,如何既当好“杂家”,又当好“专家”?又怎样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新时代,如何适应新的发展,作为一名书记、校长,主要抓什么?如何建设好学校队伍?如何引领教学改革向深而行?2024 年,湖南教育新闻网拟推出全新栏目“书记、校长谈治校”,针对大家关心的教育话题和教育难题,邀请全省书记、校长分享经验和做法,讲述故事和实践,交流思考和心得。本期邀请省人大代表,平江县颐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彭荣宏,和我们分享民办学校该如何办。

微信截图_20240525091208.png

彭荣宏 省人大代表,平江县颐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应市场经济而生,伴改革开放而兴,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被誉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标志性成果”。在新的发展阶段,民办教育行业拥有丰富的发展红利,也交织着矛盾与困难。当前,民办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均已发生较大改变,需要回归教育本心,制订适切战略规划,抢抓教育新基建的时代机遇、政策机遇和发展机遇,赋能长远发展。

凝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课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树立学校“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理念,克服课程“碎片化”“分散化”“无序化”的倾向,要努力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成为“现实课程”,构建起学科课程、生活课程、自然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等多样化的课程形态,不断地迭代升级。

基础课程立足“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校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基础。要以国家课程为本,通过教师的校本化开发,夯实基础培养的效率。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科思想的训育,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构建必修课程核心知识结构,夯实学科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以发掘学生潜能,实现层次递进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坚决摒弃不以课标或教材蓝本为基础的所谓“模式创新”。同时,也要积极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构建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基础课程实施体系。

拓展课程重在“特”。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它让孩子走出课堂,打破学校的围墙。颐华学校以拓展课程开发为阵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开设第二语种教学、国学礼仪、传统文化、德业课程等特色课程;开设stem综合学科课程、pbl主题项目式学习、研学实践,社会实践等综合学习课程。同时,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根据学生需要开设特需课程:自媒体运营、表演艺术、演讲与口才、商业思维,游泳、篮球、乒乓球……10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开展,还充分利用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节、读书节、心理节、学科节、劳动实践节和各种传统节日活动等,尽最大可能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课程,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最大空间。

拔尖课程追求“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所需,也是学校发展之要。作为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在夯实基础、实现均衡的前提下,更要瞄准高端,立足拔尖,体现创新。要实现由“小初高贯通”向“小初高大贯通”培养转变,在抓“早”、“得法”与“成体系”下功夫,构建早培课程体系。进行“奥赛”“强基”“创新”课程建设,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学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让拔尖孩子真正能“吃得饱”“吃得好”“长得高”。利用好场地和资源,设置stem教育、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艺术体育特长等方面也要深入研究,为不同禀赋的孩子提供适宜的课程。通过学生生涯规划导向、教师绩效考核导行、学校管理机制导航,让每一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和两项体育技能真正落地,为艺体特长学生拔尖赋能。

开辟人才培养的新赛道

民办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既要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要盯住拔尖培养,为国家输送拔尖创新后备人才。颐华学校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建立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对接国家“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任务,出台“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早期培养实施方案”,成立科创中心,从指导思想、规划设计、机构设置、课程开发、教学优化、质量评价等多个维度,系统规划与整体推进,驱动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早期培养。

健全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早期培养体系。遵循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颐华学校构建小初高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强化初高中理科竞赛措施,助推尖子生脱颖而出、优秀生全面超越。启动小学初中阶段学科创新拔尖研究和学科思维训练,为学生的文化拔尖、全面发展助力。加大科技创新教育全覆盖力度,全面推进科学课和实践课实施,引导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聚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早期培养能量。颐华学校重视师资建设,确立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早期培养师资标准,大力引进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教练人才;优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全面完善校本思维培训教材;研制拔尖创新潜质人才的早期甄选标准,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建立专门数据库,为拔尖创新潜质人才教育提供资源支持。与顶慧教育集团问名师公司等第三方合作,进行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互动共享,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

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体

当前,民办学校的发展遭遇倒春寒,如果人气不聚、质量不高,民办学校的发展就会发生“卡脖子”事件。学校要树立“投入于人就是投资于质量”的师资观,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品质和实效,让教师有尊严、有地位、有归属,从而实现“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汇集底气,彰显师资优势。要设定符合学校特性的教师准入标准,坚持“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原则,遴选优才,广纳贤才,着力建设数量充足、品质优良、敬业、乐业、专业的教师队伍。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理解、尊重和善待每一位教师,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真心换来诚心,热情换来激情”。要建立多维的制度环境,从规划引领、政策导向、标准指引、梯次培养、平台搭建、评价激励等方面,引导教师回归教育本性,让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最大化、最优化。使每位教师都融入特定团队,通过教育、教学和教研的实践磨合达到配合融洽,塑造团队精神。

弘扬正气,提升师德格局。要以“上好课是最大的师德”为理念,制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避免把师德教育变成空洞的道德说教。研制师德工作底线,坚决杜绝出现不正当的名利观、不切实的教学观、不科学的育人观和不严格的治理观,防止教师出现“思想上娇,头脑上空,知识上贫,行为上虚”的不良现象。对于“三观”不正、缺乏职业操守、守不住底线、违反师德师风的一切言行,实行“一票否决”制,杜绝违反师德师风、校纪校规、国纪国法的现象发生,切实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提升才气,聚焦专业素质。胜任力是成就事业的支点。启动“教师发展工程”,构建“五型教师模型”。让老师们主动对标竞岗,心中有梦,积极主动地走向有生命自觉的专业成长。优化“青蓝结对工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高端培训为核心,深入实施“骨干培养”和“全员培训”两轮驱动培养战略,通过专家引领、师傅指导、同伴互助等多种途径,让老师们远方有灯,心怀感恩地走向有专业高度的专业成长。明确“颐华律约十条”,对标“教学常规十项标准”,紧盯“课堂教学九个问题”,夯实“专业成长八大招”,推进“短板补齐“三步走”工程”,奋战“冲刺黄金二十八天”,全面构建科学、精细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备、教、批、辅、考、评”各个环节的基本规范与详实要求,通过培训与督导,让老师脚下有路,有条不紊地走向有职业规范的专业成长。

充满朝气,聚焦青年培养可持续。青年教师人才潜力大,红利周期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要思想上树标杆,让青年教师找到自己教育生涯的精神领袖和人生标杆,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一身正气,全身充满斗志、处处充满正能量。业务上压担子,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主动磨砺、自觉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让自己的功底更扎实,底气更足。生活上做引导。年轻既是资本,也是压力。学校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呵护和信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老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示范、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尽快成长,同事要给他们更多的理解、支持和认可,让他们心中充满朝气。

绘就“教育共富”的同心圆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教育共富”是共同富裕的教育版。近年来湖南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不同区域教育落差仍然不小,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民办教育人要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顺应教育共富的新趋势,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城乡学校、公民学校之间的融合发展,携手打造教育共富的美好生态。

坚守办学初心,肩履“共富”使命

对于民办学校,我们的理解应该是民办 教育,其实质是“因民而办、为民而办”。这个“民”,一是“民族”。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民办学校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责任上不打折扣。二是“民众”。家长选择学校,满怀着对美好教育的期待,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从进入校园之时起即感到幸福,得到熏陶,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三是“民生”。即融入区域教育发展,努力做教育共富的“建设者”,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担当责任。颐华学校是响应平江县委县政府“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号召,应平江老百姓所需而办的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办学初心决定这所“好学校”,不能囿于围墙内孤芳自赏,也要为区域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添砖加瓦。

建设协作平台,探索“共富”路径

“教育共富“的关键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增加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性。民办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其教育资源优势,推进区域“教共体”,以“教育共进”绘就“教育共富”新蓝图。颐华学校在办学之初就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即“做最好的自己,帮最美的别人”,努力打造区域融合教共体新样态。其实践路径就是 “文化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共研、合作共生”。为了达成教育共富的目标,学校启动“四个基地建设”:即打造全县教育机制改革的创新基地、打造全县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已经是平江县和岳阳市的基地)、打造全县优秀教师的培训基地、打造全县名优校长的孵化基地,通过“上门送教下乡、实地培训,网上双师课堂、直播培训,来校跟岗研修、全面交流”的方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成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先行官”。

辐射带动引领,发挥“头雁”效应

有一种期待,叫“只为您来”。2023年暑假,岳阳市的100多位名师名校长在颐华学校开展了为其一周的培训;2024年4月-5月,株洲市醴陵市、岳阳市云溪区、平江县第八学区、第二学区、第七学区先后有200多名中小学书记校长齐聚颐华,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沉浸式跟岗培训。在这里可以共享教育智慧成果,在硬件和生源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办学,回答是“学校管理,不一定都要花钱,但要多花心思;不能给老师工作增量,但要给老师幸福增值”,一定要“合理定位,明确目标,用心实施,挖掘潜力,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课堂观摩,不管是寓教于乐的班队活动课、精彩纷呈的社团课,还是灵动高效的文化课、严谨高阶的思维课,都可让人领略教学之道的精彩。有一种抵达,叫“只为您去”。颐华学校对口帮扶了几所乡村薄弱学校,通过干部互动、教师“同课异构”、学生互访,亲戚越走越亲,帮扶越做越实。比如,送教改变单向的“教学示范”,两校教师同上一堂课,在教学中晒思路、在对比中寻优势、在研讨中找不足,促进共同进步。近年来,颐华学校区域“教共体”深度推进,与兄弟学校互动互访,送优质课和专题讲座下乡100余次,足迹遍布全县100余所中小学校,远至岳阳市3个区县、省内6个市州和9个省外地市,受益师生超3万人次,发挥了区域教育共富“头雁”效应。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纷至沓来,也让颐华教育方向更明确、步伐更稳健,信念更坚定。颐华学校正在以全新的发展姿态、开放的办学心态、共富的教育样态,为教育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之路,道阻且长。正如贾平凹所说,“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只有坚守真正的长期主义,善于穿越周期,顺境发力,逆境隐忍,全力以赴走好教育征途的每一步,赋予每个孩子一生的能量,让高质量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担当和贡献。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平江县颐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