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是什么?是心灵的润泽,是审美的修养,是情感的熏陶。作为美术老师,以美育人,为国育才,就认这个理!”这是长沙县长郡双语星沙学校美术老师江飞的心声。
乡村美育,以美育根——在乡土上点燃艺术梦想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过杂志社美编,做过私企文职,3年换了6份工作,江飞依然没找到人生的价值和心灵的归属。2010年,在家人建议下,她报考了教师这个职业,并如愿入编。只是,一个城市里优渥家庭出生的公主能在长沙县偏远乡村白沙镇中心小学坚守下来吗?
答案很快揭晓。学生到校的第一天,江飞就被农村孩子特有的纯朴打动了。正值炎炎九月,孩子们报到后留下来做大扫除,他们不怕脏、不叫累,教室一眨眼功夫就被打扫得窗明几净。汗水从额头滴落,淌在笑容灿烂的脸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江飞不由拿起画笔,将这动人的场景定格下来。第一节美术课,她展示了这些作品。孩子们惊喜地看到了神气活现的自己,也看到了小小画笔带来的神奇,他们眼里有星星闪烁。江飞知道,那是梦想的种子。那一刻她暗下决心:要用“画笔”给乡村孩子插上艺术翅膀,飞向五彩斑斓的世界。
看到江飞坚定的眼神,老校长开心地笑了:“小江来啦,真好!孩子们有福啦!”
江飞确立了“乡村美育,以美育根”的教学目标。“乡村美育”就是利用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以美育根”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引导孩子们发现乡村之美生活之美,培养审美能力,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很快,一个承载艺术梦想的“梦幻工作室”出现在这所不起眼的乡村小学。虽然因简就陋,但这里有画笔,有颜料。孩子们能够可着劲玩色彩,画绚烂的乡村花草、袅袅的屋前炊烟、潺潺的溪里小鱼;还可以玩重组,废弃的瓶子、路边的石头拼接装点就会脱胎换骨般重生。孩子们太喜欢了,只要有空闲就跑到工作室涂涂画画、雕雕刻刻,周末在家也画笔不离手。渐渐的小小的工作室装不下孩子们对画画的热爱了,整个校园都成了艺术的海洋,走廊上、过道里到处是色彩斑斓的主题长卷,尽管那些画布、那些卷纸廉价得不值一提。
再后来,校园也装不下孩子的创作欲望了。于是,田野山头林子里,就有了江飞和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孩子们的艺术潜能在去锡福村、曾家坊等村部采访写生、到金井茶园踏青赏景得到极致地激发;他们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方式,畅快地释放内心的情感,蓬勃地绽放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习时光也因此获得空前的滋养,忧郁与孤独渐渐消散,温暖与快乐与日俱增。如今,当年的乡里娃李林健已从美院毕业,陈子怡在以美术教师身份走上讲台时,拿到了东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江飞乡村坚守的日子终于开出花来。
红色美育,以美育魂——在心灵里播种红色种子
长沙县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孕育了徐特立、田汉、杨开慧、陈树湘等仁人志士。怎样运用好本土革命文化以美育人?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实现立德树人?2017年调入长沙县泉塘中学的江飞有了新的思考。她多次实地走访和考察长沙县革命文化教育基地,并对地域文化中的革命故事进行梳理,确立了“以涵养学生红色精神为宗旨,从美术学科视觉性出发,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有机渗透,实现1 3 n全科覆盖”的“红色美育,以美育魂”项目;与之配套的“推进本土革命文化进校园——基于地域资源的项目化美育课程构建与实施”项目和《基于本土红色革命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陆续启动。
研究需要落地,落地才能生根。江飞设计了“任务驱动激发动力——情境体验引发共鸣——五色彩绘生成质量”“红色美育”实施路径。其中“寻找革命足迹任务单”6项任务既要求学生专心听、认真想、用情读,又要求学生大胆说、专情写、放手画。“我觉得美是一代‘骄杨’杨开慧同志的壮美人生,是板仓绿荫中那座圣洁的雕像,是艳阳下开慧故居前闪烁的阳光。”“我觉得美是田汉笔下激荡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果园镇拔地而起的《文化园》,是田汉故里前金色的花海……”孩子们挥洒五彩春色,用真情实感回馈了江飞的积极付出。
一片丹青绘党心。2021年7月,“星城新芽”——长沙县泉塘中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画展在县文化馆举办。综合绘画、油画、水彩画以及版画等多种形式精彩呈现,乡村新貌、名人故里、红色地标等丰富内容多彩展演……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江飞也激情投入创作,《茶园春色》2017年获得 “喜迎十九大”长沙市职工书画大展绘画类唯一一等奖;《花旦》和《牡丹亭》亦收入《田汉故里好家风》作品集。她还获邀参加湖南公共频道“翰墨家风”节目录制,并捐赠画作参与湖南电视台芒果v基金公益活动,展现德艺双馨。
生态美育,以美育情——在自然中孕育绿色情怀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松雅湖畔。你和家人喜欢去松雅湖吗?春夏秋冬湖边有哪些自然美景?”江老师在上七年级《让图表说话》一课时笑着问学生。
“松雅湖是长沙的马尔代夫”“初春有梅园,秋天有水杉林、国际友谊林(桂花林),夏天有荷花。”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显然,这堂课除了美术,还涉及地理、生物等知识。为上好这堂课,江飞带学生去松雅湖湿地公园用望远镜观察候鸟,认识植物。孩子们画出了松雅湖的水生态示意图,制出了松雅湖生态调节功能图表,还尝试找到了松雅湖可能存在的食物链,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展现出了出色的创造力。
谈到跨学科融合,2023年调到长郡双语星沙学校的江飞有了新打算。这所全新的学校地处湖南最大的生态湖泊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东南面、特立公园北面。松雅湖生态多样性是天然的“实验室”和“资料库”,特立公园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文化资源。于是,利用学校地理优势,江飞提出“跨学科视域下的中小学生态美育研究”课题,旨在突出“大美育”观,突显“共生性”“家园意识”“诗意地栖居 ”等生态美学,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之情。
尽管课题实施充满了挑战,但江飞是一个知难勇进的人。首先她促成学校成立了生态美育团,随后与团队成员带领学生调研校园、社区、公园生态资源,形成了调查报告。在寻找课标、教材与生态资源间的契合点后,江飞精心梳理1到9年级美术、生物、语文、科学等学科有关生态美育内容后,搭建了美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从自然出发设计课程,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生活体验;除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常规美术课程,还设置了创新美育课程,开发了校本拓展课程,包括生生之美---彩绘社、生生之美---印画社、生生之美---非遗体验馆,以突破学生课堂学习单一视觉表现壁垒,形成多种感官体验。
大胆尝试总会碰撞出别样火花。2023年11月,长郡双语星沙学校学生作品“叶”脉传承——湘剧主题绘制亮相橘子洲非遗馆,在长沙市教科院“美育跨学科融合,探寻品质教育新形势”主题活动中散发出美育创新魅力。学生以树叶叶脉为载体,把手工彩绘颜色与树叶天然纹理巧妙融合,将自然美育与非遗项目巧妙结合,长沙湘剧角色和道具呈现于叶脉天然纹理,妙不可言。
“在绘画过程中了解了湘剧的知识,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意义,是一场真正身临其境的文化传承之旅。”参与创作的学生说。“起初以为叶脉提取加工后上了胶,水性颜料不好着色,经过不断尝试,水彩的透明感与叶脉的天然纹理成功融合,人物生动活灵活现,自然美与非遗文化结合真的很奇妙。”参与活动的老师这么说。
“此次非遗作品展示选择以叶脉为材创作,结合了跨学科生态美育课题研究,希望以自然美育为载体,展示好长沙本土非遗文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情感表达、创造力和传承精神。”江飞说。
2023年12月,长郡双语星沙学校与长沙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展开“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深度合作,签署了大学与中小学校的校校共赢战略,并获“少儿艺术绘本教育研发基地”授牌。至此,不论是以美育根的乡村美育,还是以美育魂的红色美育,还是以美育情的生态美育,都将迈上更快更好的发展轨道。
而此时,江飞有了更美好的期许:“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深深感受到美术教育的魅力和力量,希望能出版《松雅湖生态圈手绘集》,孩子们从少年儿童的视角介绍松雅湖动植物,在创作中获得自信与快乐、成长与发展;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和走进松雅湖生态圈,激发对自然的热爱,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思想共识和自觉行为,推动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编辑:王心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