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和记娱乐博娱188下载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冯菊娥:传道、授业、解惑-和记娱乐app官网登录

2023-11-06 10:54:2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成均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通讯员 王成均)

在张家界市教育系统数万名教师中,桑植县澧源镇一小教师冯菊娥是特别的一个。张家界市从2019年开始评选市教育人才发展“双名”工程,冯菊娥是“双名”工程同时具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获得者。29年教育教学生涯,冯菊娥一步一个脚印践行韩愈《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成为人们心中的师者。

传道者冯菊娥

1994年6月,冯菊娥从永顺民族师范毕业,分配到桑植县仓关峪小学任教,4年后调到陈家河小学任教,10年后调入澧源镇二小和一小任教至今。从仓关峪到陈家河再到澧源镇,冯菊娥工作的三个地方,都是贺龙元帅战斗过的地方。冯菊娥从教29年,当班主任29年,所教学生2967人,她坚持到所任教的学生家中走访,行程10.95万公里。每到一个学生家中,冯菊娥会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家庭的红色历史,告诉学生和家长,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老师要好好地教、学生要好好地学、家长要好好地送,三方一心,才能让孩子成才。学生被人们喻为“祖国的花朵”,在冯菊娥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

29年班主任,冯菊娥把三全育人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集体是学校、家庭、科任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综合体,每个群体有各自的角色责任。她根据学校、家庭、科任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分工,合理安排育人责任,让三全育人变成学校、家庭、科任教师共同培养好公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员参与,各个岗位的工作者同心履责。学校里,经常开展“红领巾爱学习”“国旗下的讲话”,冯菊娥积极争取班上学生在学校展示自己的风采。家庭,她动员家长安排孩子在家里主动做家务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科任教师,她与他们沟通,如何把自己的课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29年班主任,冯菊娥坚持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树立一个榜样,融进三全育人学生成长的细节里,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冯菊娥担任班主任的181班,全班50名学生,通过“三全育人”,有14人先后获得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所带的181班班级先后获得市、县团委“红领巾奖章”三星章集体(中队)荣誉。

授业者冯菊娥

冯菊娥从教29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29年。语文教学离不开三界即知识界、人文界和实践界。知识界要求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人文界强调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实践界提倡语文教学应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29年语文教学,冯菊娥经历了三次小语教材改革,根据语文教学的“三界”,探索了“三力”(阅读力、表达力、写作力)考研教改,把语文学科变成文化自信、言语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制造的学科,让语文教学的目标成为每一个学生实现文化认同、文化积淀、文化理解、文化参与,最后形成文化自信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29年来,冯菊娥认真主动地从各方面去汲取养分,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方面的专著和期刊,《人民教育》《湖南教育》《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德育》等是她常阅读的期刊,在学习和教研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经验,是一个学者型老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从2016年开始,她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形成自己的教研论文,撰写了8篇论文,有3篇公开发表,1篇在省级刊物《湖南教育》杂志发表,一篇在《教育学文摘》上发表,另一篇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有5篇获得省、县级奖。

“三力”重在儿童识字写字,图片写话,日记表达三个环节。儿歌简短,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有助于儿童识字写字。冯菊娥以教材为蓝本,运用互文性理论开展儿歌教学,把教材中一个单元会认的字编成一首或一组儿歌,集中识字,既提高识字效率又理解课文内容。每天带着学生花样读儿歌,背诵儿歌,创编儿歌,师生共同创编了《班级姓名歌》《行为习惯系列儿歌》《学法歌》《动物儿歌》等得到领导和同行高度评价,省教育学会小语年会安排她做“儿歌教学”经验交流,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中做“儿歌教学”讲座,在“国培计划”(c204)高研班做“儿歌教学分享”。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冯菊娥把教材插图分解成一个个微格画面,然后依次叠加,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并制作了160多个写话微课视频,写了100多篇下水文,教给学生观察图画“四步法”,表述图意“三步走”,“三说”之后再动笔等流程性知识,让学生按图索骥,进行微格练笔,为三年级起步作文搭好阶梯。冯菊娥探索了美宝宝写日记“1 1 1”教学分享法,从二年级开始,指导学生从一句两句再到写整段开始,一步一个脚印,不拘形式、不限内容、不定字数,每天坚持写,坚持讲评。

解惑者冯菊娥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在冯菊娥的教学案头,宋朝李纲的诗歌《病牛》摆放在显要位置。她就是李纲笔下一头扎根革命老区桑植的一头“病牛”。

冯菊娥所从教的桑植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生存环境艰苦,每个家庭要想把孩子培育成人,就要付出很大努力。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他们纷纷选择外出务工,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冯菊娥所教的孩子 90%来自农村,一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另一部分为留守儿童。这群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奔忙,对孩子的陪伴指导很是欠缺,大多数孩子动手能力差。为了教会他们正确做事,她坚持在教室里办公,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种生存技能,直到每一个学生学会为止。学生呕吐,她带领着学生一起清理。学生尿裤子,她亲自帮他擦拭。女孩子辫子散了,她教她们扎头发……每一次教授就是一次示范,每一次教授都会温暖一颗心。因为陪伴、示范、鼓励,爱捣蛋的孩子守规矩了,疲沓懒散的孩子积极向上了,爱撒谎的孩子不说假话,冯菊娥用自己的爱收获了家长开心、老师舒心、领导放心的效果。

高尚的品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自己和家人共同努力。冯菊娥的丈夫是桑植一中教师,从教30多年,2021年初春,他患喉癌症做了手术(现不能讲话),在这期间,冯菊娥坚持上班,没有请假。爱人生病期间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县里安排冯菊娥值守,冯菊娥没有告诉同事和领导,坚持卡点值守,当年暑假她带着手术后的爱人家访,自己不会开车,城区的步行,县城周边的乡镇坐车去。王思佳的奶奶说:“看到冯老师带着生病的老公走路来家访,脸晒得通红,水都没喝就离开了,我都忍不住眼泪直流。”爱人患病需要大量医药费,冯菊娥夫妇俩再困难,也省出部分钱,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特困生,给他们买书、给生活费、生病了买药,多次到家里看望。

29年教学生涯,冯菊娥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头牛,一头躬耕三尺讲台的老黄牛。让一个个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是她的心愿,让一个个年轻老师成为优秀教师,是她的所盼。党和组织把她培养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她就要做好传帮带,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成为社会欢迎,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认可的优秀教师。

图片1.jpg

冯菊娥多次主持桑植县小学语文工作坊研修,3年担任坊主,3年均被评为a类坊,个人评为省级“优秀坊主”;她与多名青年教师结对帮扶,指导他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 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并多次进行公开课教学,共同探讨教学教 法,同时安排他们随堂听课,学习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冯菊娥也多次听他们的课,听后必评,具体分析他们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帮其想办法,分享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其迅速成长起来,鼓励并陪伴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做课题研究。

热稿排行

网站地图